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 关注鸟叔 ·买房不哭 ——

从去年开始,花溪成为了贵阳楼市热点,甚至超过了云岩和南明的热度,直追观山湖。所以,很多朋友都关注花溪,我也写过几篇花溪的文章,谈了谈对花溪楼市的看法。

对于很多贵阳人来说,花溪是个美好的地方。提到花溪,扑面而来的就是十里河滩的灵秀、青岩古镇的悠久历史、贵大的书卷香、黄金大道的浪漫、牛肉粉冰浆的美味……啊,美丽的花溪,承载了多少贵阳人的青葱岁月。

所以花溪的项目,对花溪的亮点把脉也十分精准。生态、环境、情怀……是楼盘广告的不二法门。

但经济不讲感情,只讲数据和论据,今天又来和大家聊聊花溪。可能有一些让人不适的观点,请原谅。

老规矩,先亮观点:

  1. 花溪很大,各区域的发展很不均衡,这其实也造成了未来楼市的不均衡。
  2. 花溪整体经济发展目前仍处于含苞待放的酝酿期,还不是收获满满的时候。
  3. 贵阳其他区域的竞争力仍然很强,花溪目前的稀缺性和唯一性不足。
  4. 开发商扎堆,可能带来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整体配套的欠缺仍是花溪的痛点,目前的房价有透支嫌疑。

以上四个观点,就是我对花溪楼市目前的看法。为什么有这些结论,且听我慢慢道来。

提到花溪,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几个关键词:生态、公园、度假、文化、旅游。

但要彻底的剖析楼市,这些关键词是不够的,必须从更基本的地方去分析。

在我看来,花溪首先的一个特点是——大,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花溪现在是贵阳六个主城区最大的一个区,总面积达到了964平方公里。

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现在的花溪,为什么这么大?有一个点要关注,那就是行政区划的调整: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贵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90号)有关内容,设立的贵阳市新花溪区,以原花溪区、小河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花溪区的行政区域。所以花溪一下子增加了很大的区划面积。

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这次合并,带来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增加了花溪区域面积,二是增加强花溪区经济实力。

区域面积的增加好理解,经济实力是怎么说?这就要从小河片区说起,众所周知小河一直是工矿企业集中地,区域城市化水平很高,集聚了不少知名的工矿企业。现在贵阳最强的工业园区,就是小孟工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

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我们来看一组数字:2017年,花溪区规模以上工业(2000万口径)增加值260.39亿元,(其中花溪区36.58亿元,经开区223.8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88亿元(其中:花溪区14.53亿元,贵安新区直管区9.42亿元,经开区17.93亿元)。

从这组数字,我们看到:花溪目前的经济发展,经济强点明显是在小河,而花溪老城也好、新城也罢都比不上小河得经济强势。但小河与花溪老城、新城之间的关联,因为地理区隔的缘故,还没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比经济发展,楼市却是另外一番状况:小河片区人口稠密,但是楼市供应现在却很少(前些年小河已经火过几轮了)。花溪新城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实际上还有大量农业人口),大楼盘却一个接一个的涌现。本文下面提到的“花溪楼市”主要是说花溪新城区域的楼市,不包括小河片区。

所以第一个结论:花溪很大,但各区域的发展很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其实是会造成了未来楼市的不平衡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小河现在房子一定好卖或者是房价上涨(人口稠密只是一个因素,但人口构成才是楼市真正需要更重视的指标,小河企业多但第三产业一般,新进人口很少)。花溪新城的房子一定不好卖,实际上今年就没有不好卖的房子,我只是描述了这种现状。但花溪新城里面恒大文旅城、美的国宾府、花溪大都会、印象花溪、花溪26°、群升大智汇、集美阳光…这么多大盘云集,你要说供应不足一房难求,我还真不信。

接下来再看看花溪的产业发展。前面说过,就工业产值来说,花溪的增长更多是由小河贡献,而新城区域目前的经济发展,更多的由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驱动。区域内的产业引入现在还是引入初期,花溪大学城可以说是最大的产业集群(教育产业也是产业嘛)。

有对比才有讨论,我们来看看观山湖与花溪的一组对比数字。

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可以看到,观山湖面积不过307平方公里,花溪面积954平方公里。面积上,花溪差不多相当于三个观山湖。

2017年观山湖gdp,花溪。咋一看花溪非常强大,但是其中小孟工业园就占到了亿元,再除去小河的贡献。其实花溪老城与新城的生产总值数量对比观山湖就没有优势了。

再来看两个比较能体现财力的数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观山湖在贵阳六区三县一市可以说是存在感极强。而花溪作为最大的一个行政区,对比起来就有点虚胖了。

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而且观山湖还有吉利汽车这个杀手锏,一旦投产对工业产值拉动极强。再加上金融城、总部基地等强势服务业的进驻,观山湖未来发展可以说领先其他区域一个身位。

但花溪同样有自己的特色,就是我原来说过的文旅。真山真水的花溪,注定不可能搞大工业。而作为贵阳文脉和黄金旅游区的花溪,不做文旅产业就太可惜了,所以花溪的产业围绕着“文”和“旅”来做文章。

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这几年对花溪楼市促进最大的产业是什么?没错,就是大学城。随着大学城里面十几所高等院校的入驻,常驻大学城的人口已将近20万,远期更是有40万的规划。这些大学城的老师,购买力很强也有不少优惠政策,是花溪房地产前两年去化的主力。未来,如果能围绕大学城,创建出一批依托学校科研实力的明星企业,以学办企、以学促商,大学城能带来的产业红利更加不容忽视。

除了大学城,花溪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全域旅游。贵阳唯一的5A景区青岩古镇在花溪,目前在申报的另外一个5A景区天河潭也在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花溪湖湿地公园、黄金大道、花溪公园,以及未来的恒大童世界……一个花溪就囊括了贵阳几乎所有最优质旅游资源。而旅游对于地产如何促进?有优质的旅游景区以及每年大量的旅游人群,如何利用这个优质基础做合适的地产产品?是值得花溪和进入花溪的开发商好好思考的问题。

不过文旅产业大发展之前,花溪现在核心的工作,是基础设施配套。修路、修桥、修轨道、修学校、修医院、修公共服务设施、修购物中心……只有基础设施逐渐成熟,产业才能相应的引入,需要工作、置业的人口才会增加,楼市顺利成章的发展。就目前来看,花溪的基础设施还是非常欠缺,处于培育期,远未成熟。

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如果说云岩南明观山湖是大势已成,花溪白云则是含苞待放。耐心的培育它,细心的引导它,专心的发展它,才是正道。

上次写过一篇《白云PK花溪,谁才是小王?》,有一位朋友给我留言:花溪因为生态环境的优越,贵阳的高净值人群都会对花溪的项目趋之若鹜,所以花溪房价高企很正常。

这个留言很有意思,让我想了很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花溪是不是贵阳高净值人群的唯一选择?

先定义高净值人群,按照《2017胡润财富报告》提法, 家庭资产在 600 万人民币以上为百万富豪;拥有 1000 万资产的家庭为 " 高净值家庭 ";拥有一个亿资产的家庭为 " 超高净值家庭 ";拥有 3000 万美金的家庭为 " 国际高净值家庭 "。

别让高房价毁了花溪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团队联手贝恩公司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有158万人,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8万人。2015年中国总人口是13.75亿人,也即是说,高净值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有0.1%多一点。

根据全国人口分布,贵阳的高净值人群可能不会高于一万人。如果我们把这个指标降低到300万可支配资产,贵阳也不会超过三万人。

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已经很稀少,那他们的选择呢?小人不才,做公众号及做候鸟星球以来,默默的统计了很多人的置业意向。毛估估盘点了一下,意向购置洋房及以上产品的改善性客户,60%的人置业还是首选观山湖,剩下的散布在云岩南明花溪双龙等地。

在此,我大胆的说一句,生态虽然是花溪的关键词,但绝不是花溪楼市的杀手锏。生态环境,其实是整个贵阳的特点,并非花溪独有(云岩小关一带、南明森林公园双龙一带、观山湖百花湖片区,都是生态非常好的地方)。资金会自然而然的做出选择,就算是高净值人群,也依然会把日常通勤、区域潜力作为置业的首重因素,花溪可能只是他们的第二、第三选择。贵阳高净值人群人太少,选择很多,他们不会成为花溪楼市的基本面。

题外话:产品定位策略,是花溪房价的重要拉升器

一个问题:如果拿到一个项目,地理位置相对较偏,配套欠缺,开始做什么产品才能吸引人?

答案是低密度的改善型产品。这里有一个逆向思维,先做一些洋房或者类别墅的产品,搞好示范区才是王道。对改善性购房的客户来说,大多怀揣一个美丽的购房梦想,只要把示范区和产品研究透,打动他们其实比刚需客户还简单。当然,低容积率产品会损失一些可售货量,但增加一些建安成本,就能带来更高的溢价,只要地价可控,保本是没问题的。后面的高层产品,才是真正赚钱的。

所以,花溪现在的很多产品,都选择了做一些洋房类、类别墅产品切入市场。示范区漂漂亮亮,很是吸引人,价格也很是感人。

首批低密度产品价格起来,后期的普通高层产品,价格就有了支撑。只要比洋房便宜一点就行了嘛,对不对?

最后的心里话:高昂的房价,会毁掉花溪楼市

如果花溪面积不大,铁了心打造低密度区域开发,那也还好(类似中铁生态城片区),不过就是少数玩家进入玩耍的乐园。

但花溪不一样,面积大,供应大,项目大。区域要发展,还要大发展。所以这些项目不仅是自己要赚钱,更担负整个花溪新城区域的基础建设、城市发展。光靠洋房和别墅,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物美价廉的普通高层,正常合理的价格吸引人口进驻,继而衍生各种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才应该是楼市的主旋律。如果高层的价格,都在一阵一阵涨势中,击穿正常购房群众的心理底线,沦为炒家的乐园,花溪楼市真的就是呵呵了。

这里不得不再提三个楼盘:世纪城、花果园和未来方舟,他们都是以一己之力吸纳大量人口,促进了区域的发展,现在也收获了不错的结果。

话说回来,现在花溪普通高层的房价竟然快和观山湖差不多了,让我真的有点惊诧。两个区域各有各的好,但明显观山湖的潜力是要大于花溪。短期暴涨的房价,对区域的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商业聚集,没什么正面作用,反而透支购房需求,也会严重伤害刚需客户的购房意向。

作为含苞待放酝酿期的花溪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不是好事,也不正常。

我不期待资本会有道德自我约束,成本五千的东西,能买一万五,傻子才不干。潮水退去, 才知道谁在裸泳,合理的价格是多少?房价高低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谁能对区域的发展负责?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希望一个更合理更健康的花溪楼市,别让高房价毁了山清水秀的花溪。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