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梯田美景

日本的山地占国土的70%,农民们数百年来在那里开垦的层层梯田,如今正渐渐消失。在这里,让我们通过照片,欣赏梯田四季的美景,同时去认识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产业和文化遗产。

走向消失边缘的梯田

有“日本的金字塔”之称的梯田,是农民代代开山造田的血汗结晶。看着眼前那几个世纪以来先人们历经千辛“雕塑”出的壮观景象,不禁在心中激起了对他们辛勤劳作的无限敬意。

日本的梯田美景

狭窄而陡峭的梯田遭到废弃

围绕梯田,环境发生突变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插秧机、中耕机等的出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化肥、农药的普及,令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其结果是,梯田因不适宜于大型农业机械的耕作而遭废弃,而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和农业生产后继乏人问题,又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趋势。日本各地随处可见的梯田美景正在迅速消失,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心。

带着一种如梦如幻的心境,我用镜头记录了梯田行将消逝的景象。十余年来,在拍摄各地梯田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实际上是梯田把自然和人类联系起来,在那里你看到的是一幅幅极其生动充满着活力的生产场景。

对梯田之爱

让我第一次为之感动的经历,是在新潟县松之山町(现在的十日町市)看一个祈愿丰收的焚火仪式“Dondo烧”。时间是1月15日,村民们在梯田里高高地堆起秸秆稻草,之后点火焚烧。这火,是正月里献给田地神明的。村民们围聚在火堆周围,相互敬酒对饮,祈求丰年。

日本的梯田美景

祈愿丰收的焚火仪式“Dondo烧”

那里地处“雪国”,农田湮没在厚达数米的积雪下,凛冽的寒风钻心刺骨。前来参加仪式的多数是老年人,他们个个精神矍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尽管农活儿要在好几个月后才开始,但他们却冒着严寒来到田间,敬拜田神地祇——这是不喜欢农活儿的人办不到的事情。

初春,农活儿首先从育苗开始。挑选稻种,消毒之后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发芽。同时还要犁地耕田,修整田埂,引水泡地,平整水田。之后,把苗床上培育的秧苗插种到田里。从春天插秧到秋天收割,期间农民们要时时割草除草,管理灌溉用水等,劳作繁重,难得有喘气歇息的机会。

日本的梯田美景

务农者多为老年人,但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丝毫失意和绝望

因为梯田的农活儿很多都需人工完成,据说比平地上的农田需要多花五倍的时间。当然,不只是时间,体力的消耗也更大,所以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繁重的劳动。

但是,这里的农户,个个精神焕发,乐在其中。一位老农虽然已经把家业传给了儿子,但还是每天去田里干活儿。平时满口说着“吃力”“真累”这类怨言,但他儿子悄悄儿地告诉我,“如果不干点儿什么庄稼活儿,他肯定会难受死的”。

重新发现梯田的价值

有幸的是,近年,日本人又开始探索起梯田新的价值了。梯田的作用不仅仅是种植水稻,它具有暂时储备雨水的功能,可以防止雨后山体滑坡、悬崖塌陷;它还能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护日本的美丽景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种多方面的价值是不能单纯用生产力来衡量的。

日本的梯田美景

梯田不单纯是稻田,它还是许多动物的栖息之地

着眼于梯田的这些多样性价值,保护梯田的运动也呈现活跃的倾向。政府对梯田保护发放各种补贴,民间则通过建立梯田所有人制度等方式,力图在一般市民中扩大参与稻作的人数,同时还尝试把梯田美景作为观光景点进行大力推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