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三度兵败自杀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慈禧老佛爷称他是"天下第一正人",后世对其为官、为人、处事评价也甚高,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赞他为"后世楷模"。曾国藩一向仰慕明朝时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以戚继光为榜样,训练出一支与清廷八旗经兵制迥异的武装部队——湘军。曾国藩在治军方面颇有古之名将风范,但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就不敢恭维了。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屡败屡战,曾三度兵败后羞愤自杀。

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三度兵败自杀

曾国藩

靖港大败

初掌兵权的曾国藩踌躇满志,对自己训练的湘军很是满意,认为湘军必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想到所部首次进攻宁乡就失败而归,求胜心切的曾国藩在听信了乡绅报告靖港只有几百名太平军后,随即亲率湘军水陆大军及五千多名当地的团丁转攻靖港。湘军很快就攻入了靖港,就当曾国藩纵马入城之际,突然鼓声大作,埋伏在不远处铜官山上的两万太平军如猛虎下山,冲杀了过来。原来太平军早已做好准备,摆下了"空城计"。曾国藩猛地一惊:"不好,中计了",但为时已晚,毫无防备的湘军很快溃不成军。曾国藩欲效"徐晃救樊城"之事,在阵前插上一面旗子,手持宝剑,大声高喊:"有退过此旗者斩",但团丁们还是纷纷逃命。曾国藩无奈之下,混在兵士中,跳到渔船上准备逃走。站在渔船上的曾国藩,眼见自己苦心经营的湘军如此不堪一击,又听到追杀到岸边的太平军不停地喊:"不要放走了曾剃头"。再看看自己的狼狈样子,实乃奇耻大辱,于是两眼一闭,跳入江中,幸被部将章寿麟救起,劝回了大营。

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三度兵败自杀

九江、湖口战役形势图

湖口惨败

靖港大败之后,回到长沙的曾国藩深刻反省自己的过失,他重整军纪,企图一雪前耻。经过一番休整,曾国藩率领军队在岳州和武昌两地重创太平军。咸丰帝喜出望外,立刻授予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命其进攻九江。九江是长江流域重镇,天王洪秀全非常重视九江的防务,见西线局势紧迫,急令翼王石达开和猛将罗大纲出师西征。曾国藩想通过夺取九江为攻占南京扫除障碍,但一时没有攻克,于是采纳了彭玉麟的建议,以小股部队继续佯攻九江,大部队绕过九江,攻打湖口和梅家洲,想以此打通东进道路。湖口是一个连接长江和鄱阳湖的码头,梅家洲是江心沙洲,正对着湖口。

1855年,曾国藩率军抵达湖口与太平军相峙,石达开采用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曾国藩引入番阳湖内,把湘军水师分割包围,然后逐个击破。湘军大败,损失惨重,太平军甚至将曾国藩的座船俘获,曾国藩的家书、奏章、咸丰帝的上谕、地图等纷纷落于太平军之手。为避免自己被俘,曾国藩再次跳入江中,恰逢水师统领彭玉麟驾船及时赶到,救下了他。羞愧难当的曾国藩想仿效春秋晋国大将先轸,纵马赴敌而死,被手下劝阻,这才作罢。

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三度兵败自杀

太平军湖口大捷

祁门遇险

  1860年,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他将总督府设在安徽南部的祁门,祁门在地理形势上很不利于设营,曾国藩却坚持己见。不料,几个月后太平军围困祁门,这时曾国藩手下的士兵已经悉数派出,他已经无兵可守。总督府里人心惶惶、乱作一团。曾国藩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他写好了遗折和遗书,手持短剑,等太平军一攻克城门,就准备自裁。但是不久太平军退去,原来是湘军大将鲍超前来救难,曾国藩这才又逃过一劫。

用兵初期的曾国藩显然没有足够承受巨大压力的心理,但是多难使人新生,历经挫折,曾国藩的心理承受能力渐强,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曾国藩后来回忆他的人生历程时说到:"吾初起兵,遇攻危,则有死心。自吾去祁门,而后乃知徒死无益,而苛生之可以图后功也"。由此可见,他的心理确实是经历了一番大的变化。想来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镇压太平军 曾国藩三度兵败自杀

曾国藩语录

曾国藩在军事上的造诣,虽比不上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著名将帅,但在近代,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对此,读友们怎么看呢?

(欢迎关注 古今历史风云 更多精彩共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