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械資料庫 之 79式衝鋒鎗(中國)

1979年式7.62mm輕型衝鋒槍,簡稱"79式衝鋒槍",在1979年設計定型,1983年生產定型。這是我國設計製造的第一種輕型衝鋒槍,是我軍80年代偵察兵、現今武警部隊、公安幹警的單兵自動化武器。該槍主要以單發和點射火力殺傷200米以內敵有生目標,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精度好、近距離火力強、攜帶使用方便的特點。該槍的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採用槍機迴轉式剛性閉鎖機構,迴轉式擊錘和由快慢機控制單、連發的擊發發射機構;還設有到位保險。

槍械資料庫 之 79式衝鋒槍(中國)

79式衝鋒槍採用活塞短行程導氣式自動方式,射速高達1000發/分以上。該槍發射時後坐速度11.5米/秒,後坐力較小,便於射擊。槍身短、操作靈活、反應快,在山地、叢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戰及解救人質的戰鬥中,其戰術地位就更加明顯。

79式衝鋒槍使用51式7.62毫米手槍彈。該槍在槍托摺疊與展開的情況下均可實施單、連發射擊,具有良好的射擊精度。從攜行和機動能力來講,79輕衝便於乘車或狹窄地形上使用,為武警部隊、公安幹警、特警遂行戰鬥任務提供了便利條件。彈匣容量20發,槍重1.9公斤,槍長(槍托摺疊)470毫米。

79式衝鋒槍的性能可靠,採用閉膛待擊及導氣式自動設計,因此射擊精度較高,在裝彈後(20發)重量亦只有2.1公斤,屬於較為輕巧的衝鋒槍,但20發彈匣的持續火力比較短,79式握把內藏清槍工具。

79式衝鋒槍設置了不到位保險,在機心與節套未完全閉鎖前,由於不到位保險未解脫與擊錘的齧合,即使扣扳機也不能形成擊發。只有當閉鎖完成後,槍機框繼續復進距最前位2~4毫米時,才壓倒到位保險,解脫與擊錘的齧合。此後再扣壓扳機,就能形成擊發。

槍械資料庫 之 79式衝鋒槍(中國)

79式衝鋒槍採用直彈匣供彈,彈匣容量20發。彈匣由彈匣本身、託彈板、託彈簧、託彈簧板與彈匣蓋組成。彈匣本身由左右兩彈匣片點焊而成。左右片上與槍彈第一錐體的對應部向內壓有兩條導彈突筋。彈板用來自動補償槍彈錐角的積累。左片上開有容納彈匣扣的缺口,以定位彈匣。

79式衝鋒槍的槍托可向上摺疊。設置了緩衝機構,由緩衝墊座及橡膠墊組成,緩衝機構的作用是緩衝和吸收自動機後坐到位時一部分多餘的能量。機械瞄具為柱狀準星和缺口式照門,準星直徑2毫米,照門為圓柱形迴轉式,有1、2兩個位置,瞄準距離分別為100米和200米。

79式衝鋒槍理論射速在1000發/分鐘左右,射速比較高。在高速震動、前後方撞擊條件下,拉機柄的質量縱向分佈必須外(稍)小內(根)大,以便儘可能地減小其轉動慣量,這就是拉機柄設計得比較尖的主要原因。但這樣一來就使拉機柄強度減小,而且由於末端稍尖,在快速操槍不注意時可能帶來劃破衣服或手指的弊端。後來採取的措施是在模鍛時增加預型槽,沿著機柄方向開槽,並了拉機柄厚度,這樣就既可增加從而增加了其強度,也能減輕其重量。

79式衝鋒槍剛設計時,曾仿照捷克61式微型衝鋒槍採用過粗鋼絲槍托,其結構和工藝都很簡單,但抵肩射擊時連發精度很差。槍托剛度特別是根部剛度加大是解決連發精度問題的關鍵,於是技術人員改用雙臂薄板式槍托,但連發精度也不理想。最後採用“Π”形鋼板中間衝孔的辦法,既解決了連發精度問題,又使槍托重量不算太重。

槍械資料庫 之 79式衝鋒槍(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