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京东精准扶贫找出新疆干果销售新思路

2017年新疆红枣大丰收,但却遭遇市场寒冬:每斤只能卖4到6元,每亩红枣收入只有1000元,而一年的种植成本却要1500元,新疆红枣的销售困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刘强东表示,京东要全力投入帮助当地解决卖难问题。为此,京东迅速组成了由采销、物流、营销、公共事务在内的团队,并联合众多合作商家赶赴新疆一线,现场进行采购对接,实地解决红枣卖难问题。

在喀什组织的电商扶贫对接会上,京东超市邀请了全国近20家有实力的干货食品类品牌商家,认购当地林果15万吨。在京东与和田市联合举办的电商扶贫对接会上,疆内外多家企业现场认购近10万吨红枣、核桃等农特产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京东超市自营采购并带动供应商采购超过25万吨。

授人以渔,京东精准扶贫找出新疆干果销售新思路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短时的危机解除了当然还不够,京东希望可以帮助本地品牌走进国内外市场。京东充分发挥在市场对接、品牌塑造、大数据应用、物流配送、产品追溯、创业就业、金融支持等方面优势,利用供应链整合能力为新疆农特产品打开销售渠道。

2013年8月,京东开始着手在阿克苏地区部署有机农产品直供基地。2014年5月,京东在新疆建立自营车队,京东新疆大家电仓开仓。2015年11月,京东首次在新疆喀什招商。2016年10月,京东与新疆商务厅达成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新疆扶贫特产馆"运营。2017年5月,京东与乌鲁木齐市就特色农产品打造展开战略合作;8月京东物流在乌鲁木齐召开交流大会,加强新疆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正是得益于京东在新疆的电商基础设施的布局,打通了新疆农产品上行的高效通道。

"我们美嘉的产品越走越远,销量越来越大,农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新疆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索里甫拉村的布再乃甫·吐斯买提高兴地讲到。布再乃甫以前在乌鲁木齐一家公司上班,但后来公司倒闭回到家乡,幸运的是他被叶城县美嘉公司董事长彭红春安置在核桃加工车间工作。京东物流进驻叶城县,一下子加快了当地核桃的外销速度,当地老百姓种植的核桃再也不愁卖了。如今,布再乃甫感叹,"京东让产品销售越来越火,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这就是京东精准扶贫的一个小小缩影,如今京东精准扶贫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从东北的深山密林到西北的沙漠绿洲,从秦晋的黄土高坡到川滇的大凉山区,再到秦巴大山深处……

截至2017年底,京东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上线贫困地区商品300万个,商品销售超200亿元,直接带动3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