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用數位化技術助力非遺文化活態傳承

6月9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近年來熱議的關鍵詞,頻頻通過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方式,走入公眾視野。近期,6晚11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在恭王府舉行,創意大秀不僅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現場參觀,同時還藉助酷狗直播平臺為廣大網友奉獻視聽盛宴。

酷狗用數字化技術助力非遺文化活態傳承

據介紹,此次活動的召開是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精神,更好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為觀眾呈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秀場。

酷狗用數字化技術助力非遺文化活態傳承

(酷狗主播現場採訪非遺服飾秀設計師)

6月6日,有超過5萬名觀眾通過酷狗直播平臺觀看了木真湘韻-非遺服飾秀;6月7日,則有超過7萬名觀眾通過酷狗直播平臺觀看苗淨千尋/挑繡之韻-非遺服飾秀。此外,酷狗直播平臺上的主播還在活動當天分別前往現場預熱,帶領粉絲們現場觀賞了恭王府的裡裡外外以及非遺秀相關的展廳,主播為了能夠更好地讓粉絲瞭解此次活動,還提前做了功課。酷狗主播還採訪了每場非遺秀的相關設計師,讓粉絲全面瞭解非遺秀背後的知識點。觀眾當中不少都是喜愛直播、喜愛音樂的年輕群體,然而此番非遺服飾秀+直播的方式可謂是一種全新體驗,在娛樂當中還收穫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知識"乾貨"。

酷狗用數字化技術助力非遺文化活態傳承

(酷狗主播為粉絲們介紹恭王府)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近期在《人民日報》發文指出,"非遺是一個文化現象的整體。非遺不只是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它更是可見、可參與的生活。非遺傳承是不斷融入人們智慧、才藝和創造力的生動實踐。"

酷狗直播平臺與非遺服飾秀的合作,是雙方的一次互補,直播平臺帶來的高流量,為非遺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而非遺文化本身也提升了直播平臺的內容屬性,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讓非遺文化得以在互聯網生根發芽,並走入生活、參與生活。

此前,酷狗直播就以新的媒介渠道方式開始探索如何讓非遺文化更好地傳播出去。2017年,廣東粵劇院大型古裝輕喜劇《獅吼記》在酷狗直播隆重上線,吸引了24萬觀眾圍觀。《獅吼記》原為明朝戲曲作家汪廷訥的作品,經著名粵劇劇作家唐滌生改編而成為粵劇,它講述了人們熟悉的"河東獅吼"故事。然而粵劇的唱詞唸白,對於來自天南海北的網友而言卻存在一定障礙。為了讓廣大觀眾都能聽懂、看懂這場表演,酷狗直播過程中還特地貼心地添加了字幕。連不熟悉粵劇的人也能輕鬆自如地欣賞整場表演,不少新戲迷看完這場直播後表示"突然覺得粵語好好聽、粵劇的曲調很耐聽!"

在全球數字化、大資料、大數據背景下,酷狗自2015年還啟動了"傳統地方戲曲的數據庫建設、數字化傳播"工程,聯合廣東粵劇院等機構,將10種地方戲曲,涉198個大師,10137個曲目,進行建檔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不斷創新地方戲曲的呈現方式。

現代數字技術的發展為地方戲曲的整理提供了新的採集、記錄手段,酷狗運用網絡數據庫、雲盤等數字化存儲技術,為珍貴的地方戲曲資料的長久安全保存提供了新的保護手段,整理收錄了諸如京劇大師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秦腔大師李正敏、任哲中、肖若蘭,粵劇大師馬師曾、羅品超、白駒榮,豫劇大師常香玉、陳素真、閻立品等名師名家,曲庫包含了例如京劇《鎖麟囊》、《武家坡》、《打龍袍》;粵劇《遊園驚夢》、《貴妃醉酒》、《昭君出塞》;崑曲《牡丹亭》、《雷峰塔》、《荊釵記》等經典作品。

酷狗直播作為平臺方,一方面測試年輕市場觀眾的反饋,另一方面通過新媒介渠道弘揚非遺文化,積極挖掘其背後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潛力,積極調動優質的內容、流量等資源,為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打下了良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