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紅安|盛極一時的黃安商幫

明清時期,商業發展迅速,商人隊伍日益壯大,但封建社會統治者仍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壓制商人的發展。對於商人而言,當時的環境是國家既沒有明文的法律保護,民間又大多對“商人”抱有偏見,稱其為“奸商”。

因而,商人只能利用它們天然的鄉里、宗族關係,連成一體,和衷共濟。他們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也是市場價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時又可以在封建體制內利用集體的力量保護自己,增強外部競爭力。

商幫就在這一特定經濟、社會背景下形成了。其中最為有名、朋友們聽得最多的商幫大概就是晉商、徽商了。


黃安(今紅安)也曾建起過自己的商幫,並且黃安商幫作為楚商中(湖北商人)最傑出的代表,成就的商界傳奇在很多方面幾乎不亞於聞名全國的兩大商幫——晉商和徽商。

往事·紅安|盛極一時的黃安商幫

  • 黃安的商幫傳奇

1、黃安商人的棉花貿易經營全國第一:

提起鄂商,大多人可能會想起有“無陂不成鎮”之說的黃陂人,或是從商較多的仙桃人、天門人,其實不然,真正能作為楚商代表的是黃幫商人(以紅安、麻城為主體)。有史料記載:晚清至民國時期,黃安商人的棉花貿易經營在全國居第一。

2、黃安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

《紅安縣誌》記載:“清朝年間,黃安的商人曾經遍及上海、武漢、沙市、襄樊、重慶、四川等地,推銷土布、棉花等,發展為巨賈,被當地稱為‘黃幫’。除此,還有一批出外賣藥的,或叫“打飄的”的,全縣約3000人,分西南(雲南、貴州)、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兩幫,春去冬回,每人每年都能賺銀洋千元。”由此可見,黃安商人的足跡遍佈之廣。

不僅如此,黃安商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建立了龐大健全的組織機構。乾隆年間,麻城縣在漢口經商的商人,為了團結同鄉,更好的開展商業經濟活動,提出在漢口設立帝主宮的想法,即成立一種便於同鄉聯繫的商業組織。

位於漢口的帝主宮建立後,此後就發展成為了黃州幫。黃州幫內以麻城人人數最多,黃安縣和黃岡縣次之,此三縣尤其是黃安縣和麻城縣人形成黃商的主體。

後來黃州幫中的黃安籍資本家先後在沙市、襄陽、老河口、重慶、宜昌、隕陽、陝西等地設立帝主宮,並擔任值年,即負責人。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廣義的“黃幫”,指黃州幫,以黃安、麻城、黃岡(今黃州區、團風縣、新州區)三縣人為主體;狹義的“黃幫”,僅指黃安幫,原因有二,一是黃州幫內的鉅商十之八九是黃安人,二是除漢口帝主宮為麻城人所建外,其餘各地帝主宮基本為黃安籍資本家興建。

此外,麻城人在黃州幫的發展壯大中也是功不可沒,主要基於兩點貢獻,一是黃州幫是由麻城人首先倡議並在漢口建立的。二是黃州幫中麻城人人數最多。


傑出商業人物

程氏兄弟

往事·紅安|盛極一時的黃安商幫

黃幫的傑出代表人物同時也是黃幫的領袖人物——程棟臣、程沸瀾兄弟是黃安縣永河區人。他們兄弟兩在晚清、民國時期富甲湖北,是中國排名前十、湖北歷史上最大的資本家。程氏家族創造的“排名中國第七“的財富記錄至今在湖北還無人能破。

程棟臣以販賣棉花起家,把鄂東棉花長途販運到四川銷售,生意取得成功後,隨即在上海創辦“宏升號”,後又聯繫自己的兄弟程沸瀾一起加盟,在上海擴大商號經營。人們對西藥尚屬懷疑的時候,程棟臣在經營棉花、米穀、茶葉等生意的時候,又增加了藥材生意,以人們相信的中醫藥材進行販售。

當黃安商人在漢口、沙市、老河口等地佔據重要地位時,程棟臣兄弟兩抓住時機,選擇了離家鄉較近的漢口,做起了棉花生意。1919年,程氏兄弟創辦了武昌第一棉紗廠,這是當時武漢最早的民族企業。民國初期,武漢的房地產行業開始發展,程氏兄弟共在武漢置有房地產共200棟,23個地段,其鼎盛時期的資產排名記錄至今湖北省無人可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