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痛風的歷史非常久遠,歷史上把痛風稱為“帝王病”、“酒肉病”。

據瞭解,發生痛風的人,一般都是生活富裕、經常大吃大喝、體態又十分肥胖的成功人士。

近年來,我國的痛風發病率一直都在逐年升高,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患上痛風的人在生活和飲食上一般都有哪些壞習慣?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有這四個習慣的人最容易患上痛風:

一、飲食不當,不注意嘌呤的攝入量

有痛風后,不管是否在治療,嘌呤食物的攝入量一定要注意,否則很容易引起痛風的復發。

高嘌呤食物是禁用的,因為嘌呤是尿酸的來源,尿酸是痛風的元兇,嘌呤物質主要來源於食物。

所以痛風患者想要改善病症就要控制住尿酸,飲食就是關鍵。

二、不定期複查

很多痛風患者,只要不疼就不會去複查,這樣往往會導致錯過病情的進一步診斷,容易導致復發。

有痛風后就要謹遵醫囑定期查尿酸水平,每3個月一次,每年要查腎臟B超。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痛風主要是尿酸高,治療痛風的方式就是降尿酸,而降尿酸的方法都是使用化學藥物來抑制尿酸的生成和促進尿酸的排洩。

這種方法易產生藥物依賴且副作用較大,長期使用會身體造成嚴重危害。

四、只關注疼不疼

許多痛風患者只重視發作疼痛期的治療,只要疼痛緩解就認為沒什麼大礙了,但在這時期可能會導致疼痛部位的轉移和痛風石的形成及腎功能損壞,貽誤治療時機。

再加上很多患者不聽從醫囑,不按時、按療程服藥,因而導致通風反覆發作。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飲食上,痛風患者要做到“一多”和“一低”!

一多:多喝水和降尿酸的食療品

尿酸高的人,應大量飲水,多喝茶飲。每天喝一杯千針草竹葉茶,對降尿酸,防痛風有很好的功效。

喝法很簡單:將蒲公英、菊苣以及小薊、淡竹葉、芡實、葛根、百合、桑葉等8種中藥成分各取0.5g,製成茶飲,每天取3~5克,開水沖泡即可。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一低:低嘌呤食物攝入

多選用富含維生素B1及維生素C的食物:米、面、牛奶、雞蛋、水果及各種植物油。

蔬菜:除龍鬚菜、芹菜、菜花、菠菜外,其他均可食用。如芥菜、花菜、海帶、白菜、蘿蔔、番茄、黃瓜、茄子、洋蔥、土豆、竹筍等是低嘌呤食物,應多吃。

禁用肝、腎、腦、蛤蜊、蟹、魚、肉湯、雞湯、豌豆、扁豆、蘑菇等,各種強烈的調味品及加強神經興奮的食物如酒、茶、咖啡、辣味品等,豆類製品限食為宜。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鹽:控制在2~5克左右,不超過6g為宜。

蛋白質:每日攝入量 0.8~1.0g/kg體重為宜,以牛奶和雞蛋為主,可適量食用河魚,也可適量食用瘦肉、禽肉,但最好是切成塊煮沸,讓嘌呤溶於水,去湯再吃。

烹調方法:多用燴、煮、熬、蒸、汆等,少用煎、炸方法,食物應儘量選易消化的。

痛風患者還須禁酒,尤其是啤酒。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生活中,痛風患者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適量運動

堅持適量運動,痛風患者比較適合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

運動量要適中,運動要循序漸進,首次運動時間15分鐘,保持兩週以後增加到30分鐘,在過兩週增加到45分鐘,可一直保持,如果因故暫停運動,重新運動時夭重新計算運動時間。

每週運動5次以上即可!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第二件,積極樂觀的心態

良好的心態是戰勝病魔的第一步,它使我們在與病魔的抗爭中意志更加堅強、信念更加堅定。

痛風患者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痛風的困擾。這點非常重要。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第三件,控制好體重

現在大量醫學資料表明,痛風並不是單獨發生的,它往往是肥胖、糖代謝紊亂的“跟屁蟲”。

這其中,肥胖則是開啟“痛風之門”的第一把鑰匙。要想關閉這扇“痛苦之門”,控制熱量的攝入,保持能量平衡是成功的關鍵。

四個習慣不改,痛風遲早要來,謹記“一多”“一低”,痛風不上身

攝入熱量=標準體重*實際活動強度下每千克體重所需的熱量。

控制體重可以有效預防痛風的發生,超重或者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減輕體重的時候要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