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應徹底獨立且不再冠母體高校名稱」, 你支持該觀點嗎

網友一:高校獨立學院跟母體搞混的還真少,極少數考生把填志願當兒戲,每個省份的考試院出版的報考指南說的很清楚,另外用人單位也不會傻到分不清二者之間的區別。如今很多考分低於一本線10~20分高於二本線20~30分的考生喜歡選擇獨立學院而不去公辦的地市級二本或東西北省份的省屬大學,主要也是看中母體高校的師資個其他教學資源共享、考研升學等諸多優勢,所以大部分一本大學的獨立學院的生源質量並不差。

網友二:獨立學院是否應不再冠母體高校名稱不宜搞一刀切。獨立學院是否應當徹底獨立且不再冠母體高校名稱,目前無法一刀切做出規定。因為目前多數獨立學院都還與其母體高校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我們看另外一個獨立學院的例子就不一樣,武昌理工學院。從名稱上已經看不出來是獨立學院了。但是它實際上最初是武漢科技大學與湖北廣信科技教育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的獨立學院。其前身是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但是該校從初期就向著獨立發展,目前從學校網站早已看不出來其母體學校的痕跡來。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的脫鉤。假如不看學費,甚至已經分不清楚它是公辦還是民辦了。我認為應當鼓勵獨立學院自主辦學,成熟的獨立學院儘快與母體學院脫鉤,不再冠母體高校名稱。但是獨立學院發展情況參差不齊,不一搞一刀切。

網友三:如果不再冠以母體高校名稱,那麼很多考生可能就很難再找到報這類大學的理由。作為獨立院校,本來從教育部門得到的相關資源就很少,現在又少了母校光環加持,一切都只能靠自己。這也意味著,招生辦能夠“忽悠”的生源也變少了。生源變少,自然收入也變少了。之後能夠用於提升教育質量、發展科研、購買設備和招聘名師的錢都會變少,那麼獨立院校將更加難以超越純公立的大學。也就更難在教育產業化的浪潮中分一杯羹。如果你是獨立院校的負責人,你會同意嗎?

網友四:目前獨立學院取名混亂,用母體高校冠名,給學生、家長識別獨立學院帶來了難度。而且,有的獨立學院就依靠母體高校招生,在招生宣傳中混淆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的差別,也讓一些考生和家長被蒙。這既不利於獨立學院的健康發展,也不能真正做到鼓勵高校平等競爭,畢竟,高校平等競爭應該用辦學質量去吸引學生報考,而非用似是而非的信息誤導考生和家長。隨著我國高考改革取消錄取批次,不再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取消本科和高職之間的批次,我國應該規範所有大學的命名,應明確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分離,完全獨立辦學,並不再冠母體高校的名稱。

網友五:其實不要對獨立學院有偏見,像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每年的“立交橋計劃”都會把學院裡的佼佼者在大二送入浙大學習,如果大二在浙大同本部學生一樣通過學習考核,大三是可以把學籍轉入本部的,畢業證也就是浙大的了。這個模式其實對於很多高考失利的學子來說是件好事,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個,在母體的資源培養下,你就應該善於去利用,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且現如今一些獨立學院的分數線越來越高,也說明學生和家長對於獨立學院的認可。


“獨立學院應徹底獨立且不再冠母體高校名稱”, 你支持該觀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