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损友的传说千千万,最近这个损友可以说是损出了天际。

在日本留学的姑娘江歌,被室友刘鑫的前男友残忍杀害。从各大网络媒体、大V、相关人士呈现的内容来看,现在舆论都是一边倒:江歌为了保护刘鑫而死,而刘鑫却一副事不关己,不见江歌妈妈,不出席葬礼,做头发、聚餐、自拍,过着自己安逸的小日子——可见刘鑫冷漠、自私、死的人应该是她,而直接造成命案的刘鑫前男友,却几乎被掩盖在了网友谴责刘鑫的风口浪尖下。

江歌为刘鑫挡刀,而刘鑫选择逃避,这违背了我们所熟悉的等价交换原则,我们为江歌的这份付出感到不值,也为江歌妈妈的失去感到痛心。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人们在交往的时候,往往遵循着一个规则: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场你情我愿的等价交换。

当然这个“价”所指的价值,不是金钱,还包括情感需求、尊重、自我价值感等等方面的一种综合砝码。互相为对方带来益处,才能造成一段关系的良性循环。而这种益处,却常常跟实物无关。

交朋友这件事,如果对方是个益友,能够跟你互相滋养,互相扶持,成为良性循环,这感觉不亚于谈一段高质量的精神恋爱;可对方若是只进不出,自私索取,对别人缺乏尊重,你们的友情就成为了赌博,不到最后伤及底线,你可能无法完全知道对方会用什么方式来伤害你。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凶案一出,我们除了谴责凶手谴责不公平,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全;为人父母的,也会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交上这样的有毒朋友?如何社交中保护好自己?

这是家长们很容易去想到并实施操作的部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个互动的系统,有来有往,光是认识对方有毒,可能还不够。究竟什么样特质的人容易交到有毒朋友?怎么样避免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的特点?拥有这类人格特质的孩子应该学会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凶案一出,我们除了谴责凶手谴责不公平,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全;为人父母的,也会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交上这样的有毒朋友?如何社交中保护好自己?(我们曾经也推送这类文章:孩子的玩具被人抢了,妈妈应该怎么做?)

这是家长们很容易去想到并实施操作的部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个互动的系统,有来有往,光是认识对方有毒,可能还不够。究竟什么样特质的人容易交到有毒朋友?怎么样避免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的特点?拥有这类人格特质的孩子应该学会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只能活在跟别人的交往中,没人说话就坐立不安,这是比较危险的。他们往往容易降低交友的标准,很难去识别到对方是不是出于善意,更少去思考这段关系中是否可能存在不合常理的地方。

这种情况,就需要父母从小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父母都是他安全放松的港湾。少把自己的社交焦虑带给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学会自得其乐。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界限感是近年来心理学界对大众科普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什么是界限感?用一句很流行的话来说,“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让孩子从小拥有这个概念,并不是让他丢掉人情味,而是学会保持自我,亲近地与别人保持距离,即使别人求助,也要好好评估一下:这事儿我能帮得了吗?我帮忙合适吗?这一点可能比较难,因为很多成年人也未必做得很好,需要保持对自己的觉察。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是:助人为乐,但是对孩子,我想在前面加一句:顾好自己,助人为乐。

王朔有句话说得好,他们都想把你教好了,好自个儿使坏。千万别让自己的善良,成为自己的软肋。

为刘鑫挡刀的江歌,到底做错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