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夭折的皇帝年号,造就了清钱收藏的神话

文|小河对岸

在我国的历史上,流通的货币以铜钱为主。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形制不一。至秦始皇一并天下,才统一了货币,秦制半两通行於天下。到汉武帝时期,才废秦半两而铸五铢钱,五铢钱一直使用至隋朝(中间有短暂的王莽改革币制)。唐朝建立之后,才首铸通宝钱(开元通宝),至此,通宝钱(包括重宝、元宝、之宝等钱)才彻底取代了计重钱(秦半两、五铢钱,皆是计重)。

满清夭折的皇帝年号,造就了清钱收藏的神话

通宝钱,有冠以年号(如,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也有冠以朝号、国号(如,唐国通宝,圣宋通宝)。但最为常见、流通的通宝钱,还是以“冠以年号”为主。明清以前,皇帝改元频繁,年号也多。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有14个年号,堪称换号达人。而至明清时期,皇帝的年号通常只有一个,故常以皇帝的年号来称谓该皇帝,比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

满清夭折的皇帝年号,造就了清钱收藏的神话

通常而言,越是使用久的年号,发行该年号的通宝钱也就会越多。其存世量也就越多,收藏价值也就越低。相反,越是使用短的年号,该年号通宝钱的收藏价值也通常越高。

在满清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夭折的年号,造就了清钱收藏的神话,该年号便是祺祥。提起祺祥这个年号,很多人也许会纳闷,难道清朝还有一位我不知道的祺祥皇帝?而按后人对明清皇帝的称谓习惯,满清也的确是该有一位祺祥皇帝,不过这位皇帝通常被称为同治皇帝。

满清夭折的皇帝年号,造就了清钱收藏的神话

同治,是咸丰唯一的儿子。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带领一班大臣逃亡承德避难。可咸丰这么一逃,再也没有命回到北京,而於次年夏天病死於承德行宫。而咸丰在临终前,作了一系列的安排,遗命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大臣辅佐其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同治)。这八位顾命大臣给载淳拟定的年号为祺祥,祺祥年号既定,祺祥通宝、祺祥重宝等通宝钱便开始在铸币局试铸样币。

满清夭折的皇帝年号,造就了清钱收藏的神话

但仅两个多月,慈禧便暗中勾结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了政变,铲除了八位顾命大臣的势力,史称“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北京政变”。祺祥年号也被废除,而重新拟定了同治年号。于是,“祺祥”钱也被被勒令废回炉铸为“同治”钱,使得存世的“祺祥”钱极为稀少,而被誉为清钱第一大珍。

满清夭折的皇帝年号,造就了清钱收藏的神话

参考史籍:《清史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