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大数据:球星攻击距离与区域对比

NBA大数据:球星攻击距离与区域对比

NBA Stats官网详细记录了每个球员的GameLog,这份GameLog详细到每场比赛每次出手的结果、进攻方式、进攻区域、距离与进攻坐标点等。球员进攻距离与进攻区域能反应其个人攻击喜好与技术特点,本篇即着重于研究球员的出手距离与区域。研究方法为,使用python抓取球员的GameLog,摘取出手距离和出手坐标点分别作一维与二维概率密度统计。抓取的部分数据截图如下:

NBA大数据:球星攻击距离与区域对比

其中SHOT_DISTANCE即为球员出手距离,单位为英尺,LOC_X和LOC_Y分别为(x,y)坐标点。这里先以底线摄像机小哥视角,介绍一下NBA数据官网的坐标系统,篮筐为原点,左侧为X负,右侧为X正,篮筐后为Y负,比如球员在弧顶三分踩线出手,那么攻击距离为21.75英尺,坐标即为(0,21.75);另外,许多网站上的球员进攻热图也都基于此而绘制的,进攻热区图本质上也是出手点的概率密度,本篇后面也会进行绘制。有了上述坐标体系与抓取的数据,那么一切就简单了。抓取2017-18赛季哈登、库里、詹姆斯、杜兰特、威少、字母哥的常规赛的GameLog(这个GameLog能玩出许多花样),分析及可视化结果如下:进攻距离(射程)分布对比

NBA大数据:球星攻击距离与区域对比

横坐标为出手距离,纵坐标简单可理解为出手占比,峰值越高,则该位置的出手比重越大。其中红点位置为NBA中最近的三分线与篮筐的距离,因此该点之后的出手并不一定代表三分出手,也有可能是弧顶的长两分。有意思的结论:1.哈登、库里、杜兰特是外线投射为主的球员(废话),但是具体进攻方式又稍有差别:哈登出手集中在三分与篮下,中距离位置一马平川;库里则有更多的长两分或者底线三分出手;大量的中距离出手让有丶小帅网友的投篮距离图格外显眼。2.詹姆斯、威少、字母哥则以攻击篮下为主,外线投射为辐。尤其是字母哥,出手大部分集中于篮下,三分线外则很少发炮,中距离区域也没有特别突出的高亮位置;威少的攻击距离可以视为杜兰特的镜像版,大部分集中在篮下,10-30英尺的投篮分布比较均匀(除去长两分或者底角三分);詹姆斯则是哈登的镜像版。进攻区域(热区)分布对比

NBA大数据:球星攻击距离与区域对比

进攻距离的分布对长两分与底角三分做不了区分,且不能反应球员进攻热区,把上述进攻距离分解到X与Y轴,或者直接对LOC_X与LOC_Y在篮球场上绘制二维密度分布,即可得到投篮热区图,颜色越深,出手占比越高。除了能验证上述结论之外,还可以看出:

1.哈登进攻点集中在篮圈附近,可推断大部分为上篮,而库里则分布在篮圈附近半径稍大一些的区域,可能出手方式为抛投等;另外库里三分两底线的分布也多于哈登,尤其是左侧(上帝视角,下面谈论左右侧时均采用上帝视角,区别于坐标体系介绍的摄像机视角),另外注意库里的右侧45度三分。

2.詹姆斯的外线火力集中在左侧,篮下分布相比哈登更要集中于篮圈,右侧有一小块高亮区域;杜兰特分布几乎无死角,两侧45度三分,罚球线两侧,禁区外围全部覆盖。

3.威少进攻集中在篮筐中线左右位置,尤其是左右45三分,罚球线及左右附近的中距离;字母哥则更加奔放,篮圈附近分布半径最小,篮圈中线一字杀开,其他区域离散分布,没有特别明显的热区。这副球员热区图表仍然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篮下进攻椭圆的分布,KD、库里的长轴方向与其他球员相反,其他的欢迎大家补充留言讨论。

转自虎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