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人大常委會建立健全體制

晉中市人大常委會建立健全體制,打通各級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人大代表根植於人民,是人民的代言人,是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密切聯繫群眾”如何從工作目標落到工作實處?是我省各級人大工作的重點。

6月19日至22日,省人大常委會首次“三晉人大代表採風行”活動在晉中舉行。這是省人大常委會新聞宣傳工作走向基層、建立上下聯動機制的一個新的嘗試。本次活動集中聚焦市、縣、鄉人大建設新舉措,關注各級人大代表聯繫群眾的新思路、新方法。隨著活動的深入,“三晉人大代表採風行”記者團的每一位成員都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不僅要在會議期間建言獻策,更要學會在休會期間如何履職,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搭建平臺,構建網絡讓群眾找得到代表

走進榆次區新華街道瀟河灣社區辦公樓,正對的一面牆上,掛著一組排列整齊的照片,每張照片下面標註著姓名、單位及詳細的職務和電話號碼。新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國欣告訴記者,這些人是負責聯繫本街道的人大代表,其中不僅有市縣人大代表,還有晉中市人大常委會的委員。他們除了定期接待群眾聽取意見,還劃分到不同的小組,具體對接相應區域的群眾。

新華街道的做法在晉中市各個鄉鎮、街道十分普遍。這得益於2017年晉中市人大常委會建立的人大代表聯繫人民群眾的“兩化四有”工作機制,即內容規範化、形式多樣化,有工作平臺、有處理機制、有履職管理、有保障措施。晉中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馮建平介紹,“兩化四有”不僅為代表聯繫人民群眾賦予了實實在在的內涵,還便於基層人大操作。比如,人大代表聯繫群眾,規定了具體的8種主要聯繫方式,包括公示代表信息、明確聯繫範圍、各級代表聯動、開展代表小組活動、接待選民和群眾、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參加走訪和座談活動、組織代表向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報告履職情況。

據介紹,目前晉中市各級人大共組建代表活動小組421個,設立人大代表活動室、選民接待室279個,各級代表參加各類活動約3萬人次,提出意見建議2000餘條,“有事找代表”成為廣大群眾表達訴求的重要渠道,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

記者來到榆次區莊子鄉六臺村時,村黨支部書記張保四和幾位村民正在修路的工地上駐足觀看。張保四看著眼前即將修好的水泥路喜不勝收:“多虧了咱人大代表,才有了這展悠悠的路。”他嘴裡的人大代表,是晉中市人大代表趙麗琴。兩個多月前,趙麗琴在例行調研走訪中,發現六臺村出村的道路還是舊土路,家長送娃上學不方便,村裡的土產運不出去。趙麗琴將看到的情況迅速寫成建議,反映給榆次區有關部門。在她的大力推動下,六臺村的出村路於20天前正式開工。

面對村民的交口稱讚,趙麗琴不好意思地擺擺手說:“我只是做了一個人大代表該做的事情。現在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力度大,代表們的信心和履職的勁頭更足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願意向人大代表敞開心扉,今後我還將繼續努力,真正做好群眾的代言人。”

聯繫走訪,聚焦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

作為榆次區人大代表,每個月第一週的週五,任榮海都會出現在新華街道辦事處的代表接待室裡。“大家選我做人大代表,我就得為群眾說話,替他們分憂。”

這是任榮海常說的一句話。工作之餘,他還經常到所包社區,與固定聯繫的選民和其他社區居民坐一坐,拉拉家常,說說上面的好精神、好政策,聽聽他們的實際想法和困難。

王國欣告訴記者,轄區內的7位代表,每人都與任榮海一樣,有固定聯繫的選民和貧困戶。街道人大工委還為每位代表建立了“幫扶臺賬”,結合每戶家庭情況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做到幫扶到戶、責任到人、落實到位。王國欣說,按照要求人大代表在走訪過程中要有三個“帶下去”、三個“帶上來”,即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帶下去、把感情帶下去、把關懷和溫暖帶下去,把基層群眾的意見帶上來、把選民的需求呼聲帶上來、把解決矛盾問題的辦法經驗帶上來。

正是在人大代表走訪過程中,群眾反映新華街14號院由於低於路基,雨天雨水倒灌問題嚴重。經過一番調研,代表們形成一份詳細建議,最終得到晉中市和榆次區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問題得以解決。

馮建平說,只有堅持從實際出發,導向鮮明,才能使群眾意願通過代表得以充分反映和有效落實。晉中市各級人大為保證代表聯繫人民群眾活動不走過場、不擺樣子,還圍繞中心工作設立了一系列走訪調研的主題,如聚焦脫貧攻堅、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發展、關注民生等。每一個主題都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以“聚焦脫貧攻堅”為例,市人大常委會即將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代表開展扶貧攻堅專題調研和專題詢問活動;榆社縣、左權縣分別組織人大代表開展了“脫貧攻堅我建議我行動”和“助推脫貧攻堅行動”;壽陽縣162名縣人大代表與324戶貧困戶進行了結對幫扶;昔陽縣人大代表宋以斌牽頭組織實施肉雞養殖產業脫貧項目,出資在8個貧困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動637戶貧困戶脫貧。

履職留痕,群眾評議有壓力才有動力

“我們鎮將62名鎮代表分入6個代表小組,每位代表不僅要向代表小組報告年度履職情況,還要向部分選民述職接受測評。”平遙縣洪善鎮人大主席耿洪漢介紹,代表參會、審議發言情況,提出意見建議數量質量,聯繫群眾等都將記入代表履職檔案,進行年度綜合考評。

在榆次區新華街道,每一位代表也有一份履職檔案。隨意翻開 一份檔案,其中的內容包括代表登記表、接待選民(居民)記錄卡、走訪記錄、好人好事登記檔案、述職報告、評議結果等。記者看到,每份檔案中,都有代表自己書寫的走訪調研報告。一位名叫張履祥的代表在報告中詳細記錄了他走訪過的4位貧困戶的情況,以及聽取的群眾意見建議和自己的想法。他在報告中這樣寫道:“通過走訪貧困戶,為他們排憂解難,拉近了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有助於我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榆次區莊子鄉人大主席王利珍介紹,在規範管理代表上,莊子鄉根據每名代表履職情況要進行年終考核,分開檔次,90分以上優秀,80分以上合格,低於80分不合格。考核結果公開通報,不合格的代表要進行談話提醒。記者在莊子鄉人大看到,每位代表都會收到一份《履職測評結果反饋通知書》,根據這份通知書,代表必須在限期內交回一份《履職測評整改報告》。

“有壓力才能有動力。”王國欣坦言,這些約束、測評制度的建立,給各級人大代表帶來無形的壓力,不少以前開會不積極、發言不主動的代表,紛紛請教、學習如何更好地履職。“只要想辦事,就一定有事可辦、有事可做。群眾身邊的事,看似不大,但只要每一位代表努力,多去傾聽群眾呼聲、多為群眾落實一件小事,那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就會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