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记载的古巴比伦城存在吗?文献记载的数据逻辑证明其不存在

怀金悼玉按:西方近现代历史人文体系,完全建立在对华夏中国古文明的文献典籍大肆抄袭篡改的基础上,因此,其语言和文字内容、历史脉络基本上属于穿凿附会,经不起历史和逻辑推敲的伪文明体系。

19世纪,西方人在今天的西亚两河流域,只要用铲子挖掘几下,出土了一些陶陶罐罐,就断然宣称这个地方属于《圣经》中的某某地名的实际所在地,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圣经》是一本纯粹的虚构的谎言满篇的忽悠书籍,如何就与真实的历史就映证上了呢?

著名的巴比伦古城就是欧洲人通过编造文献古籍来构想出来的一个神话故事,西方人在19世纪的两河流域挖到一个古城遗址,没有经过科学考古的鉴定,就认定为是巴比伦古城遗址,如今看来真是个笑话!

中国湖南民间著名学者黄教授论证巴比伦城是根本不可能在人间存在,其论证思路让人折服,我们一起来看看。

欧洲人记载的古巴比伦城存在吗?文献记载的数据逻辑证明其不存在

希罗多德说,巴比伦古城的全城正中心,有一个王城,一个神城,假设各占地500亩,计1000亩。城中心还有一条河,假设河宽100米,则占地约437亩。三者合计1400余亩,约占用了93个小区。由此可知,城内实际小区数量为:

676﹣93﹦583个

巴比伦城百姓的总人户数:

40×583﹦23320户

220×583﹦128260人

假设王城、神城内的人员共1万人,那么,巴比伦城的总人口不超过14万人。

四面的城墙总共有100个城门,即平均每1400人,拥有一个城门。

每一面城墙长2915米,有25个城门,也就是说:每隔100米,就有一个城门。

城门之多,简直就是奢华!

这奢华程度,也许在天国能够见到,人间不可能存在。

平均每1400人、每隔100米,就有一个城门,这是否必要或者可能,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讨论,因为毫无讨论的价值。

欧洲人记载的古巴比伦城存在吗?文献记载的数据逻辑证明其不存在

修建城墙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多一个城门,就会增加一分防御的难度。无论是用什么门,城门永远是最为脆弱的地方。

因此,中国历史上,拥有百万人口的唐代长安城(80平方公里)、明清北京城(60平方公里),都不过才10几个城门。

从经济性角度看, 唐代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平均近10万人才拥有一个城门,也是合理的。因为,没听说过城门发生过拥堵的事儿。

欧洲人记载的古巴比伦城存在吗?文献记载的数据逻辑证明其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希罗多德说:“它的四围有一道既宽且深的护城河”。既然如此,有100个城门,那么,在护城河上,就应该建设有100座桥,联通城外的100条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否则,完全没有必要修建100个城门。

古今中外,哪一个城市建设有通往四面八方的100条大道?加上羊肠小道、荒山野径,也许有。

即便巴比伦城外真的每隔100米,就有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但是,也不可能在护城河上,每隔100米,建设一座桥。

巴比伦人没有在河上架桥的技术。中国古代,在湍急的河流上,能够建起浮桥、索桥、石拱桥、吊桥等等,这一套,巴比伦人通通不懂。

巴比伦人在穿城而过的幼发拉底河上建了一座桥。是怎么建的呢?希罗多德说:先挖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再挖引水渠,把河水引导到人工湖去,等到城中河道的水干了,再在河中垒砌若干石柱。在石柱上搭上几块木板,这,就是巴比伦城内唯一的一座桥。

城内,在中分巴比伦城的河道上,仅仅一座桥;对外,却建有100座城门,在护城河上建起100座桥。真是奇葩思维!

据专家们说,巴比伦科技超级发达,在首都,建一座桥,咋就如此不堪呢?在河上建座桥都不会,那高耸入云的巴别塔、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又是用什么神功造出来的呢?

难道,巴比伦人,与古希腊人一样,都热衷于光着屁股,思考天国大事和人间真理去了?除了建“神殿”,别的都没兴趣?

欧洲人记载的古巴比伦城存在吗?文献记载的数据逻辑证明其不存在

按这建桥水平,如果在护城河上修建100座桥,岂不要了巴比伦人的命!更加了不得的是,如果在护城河上,每隔100米,就有若干石柱,搭上木板,就可以溜达到城下,那么,一旦敌人扛着木板来攻城,怎么办?

果真如此,当初辛辛苦苦地挖出护城河干嘛!显然,护城河本身,就是多余啊!为什么要建那么多城门?为什么要挖护城河?为什么要建城墙?把我都整糊涂了!巴比伦人的思维,真是怪异!

巴比伦人的巴比伦城,也许在天国能够见到,人间不可能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