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为什么一直不生产陀飞轮腕表?

劳力士为什么没有陀飞轮?聊这个话题前,第一就要先了解清楚“陀飞轮到底是什么”?

陀飞轮(Tourbillon),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词语,在高级制表领域陀飞轮仿佛代表了最顶尖的制表技艺。Tourbillon这个法语有“旋涡”之意,中文“陀飞轮”是对其音译与意译的结合,也完全诠释了这一传奇装置运转时的独到美学。

劳力士为什么一直不生产陀飞轮腕表?

陀飞轮的由来

对于高级制表有所了解的表友或许知道,陀飞轮是素有“现代钟表之父”---宝玑先生于1795年的一项伟大发明。他发现了地心引力有碍于钟表机芯的运行规律性,腕表处于不同的位置时,会导致运行误差。为解决此人类活动固有的地心引力问题,宝玑设想将整个擒纵装置安装于每分钟旋转一整圈的活动框架内。如此,所有误差有规律性地重复出现,从而相互抵消。此外,摆轮轴上的宝石轴承中的接触点不断变化,可确保润滑效果更佳(宝玑官方对陀飞轮的说明)

劳力士为什么一直不生产陀飞轮腕表?

据记载,陀飞轮发明后的200多年间,只有200名左右的制表师掌握了如此高级的技术,因为陀飞轮数量少、难以加工、加工的价值不菲,所以很多人也称陀飞轮为神器。

劳力士为什么一直不生产陀飞轮腕表?

而劳力士创立初期,一直凭借这两大法宝:蚝式防水表壳和自动上链机芯。而此时的劳力士的机芯研发、生产能力并不强,当时,机芯委托给Aegler代工生产的。所以说当时的劳力士无法做出如此精湛复杂的陀飞轮腕表。而其他品牌像P百达翡丽、江诗丹顿、芝柏等陀飞轮怀表不少是找制表师订购加工。

劳力士为什么一直不生产陀飞轮腕表?

而后来发展中的劳力士,借着蚝式、防水腕表进行高难度的测试后,更推出了潜航者、格林尼治、MILGAUSS、迪通拿、海使、探险家、游艇名仕型等专业用表,劳力士的产品定位相当明确,要做精准耐用的腕表。

90年代至今,期间举办了近100年的天文台钟表竞赛,但事实证明,走时精准,结构复杂的陀飞轮在实际佩戴中会比静态天文台测试更加逊色。这样一来,陀飞轮腕表对劳力士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劳力士挺过石英危机,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劳力士的产品定位相当明确,蚝式防水、坚固耐用、走时精准。

劳力士为什么一直不生产陀飞轮腕表?

虽说陀飞轮是钟表发展的产物,当时给腕表给了走时精准、减少误差的实用性价值,但做工复杂,也随着钟表的发展,慢慢从实用价值转变为艺术观赏价值,价格也相当昂贵、维修保养起来也费时。因此,劳力士一直没有研发、生产过陀飞轮腕表。至于以后会不会生产,很难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