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學曹操栽跟頭,但要學學曹操栽完跟頭後如何做

不要學曹操栽跟頭,但要學學曹操栽完跟頭後如何做

三國群雄中,論一生道路最坎坷,劉備屬第一。

劉備活了62歲,其中前五分之四的時間裡都在跑路、再跑路,小敗不斷,大敗常有,多次在戰場上丟下老婆孩子逃命。

但劉備命好,挺過來了,而且又得了諸葛亮這個神助手,終成帝業。

與劉備相比,曹操的命似乎好很多,至少從未讓家眷做俘虜。

但曹操一生也經歷過幾次大的挫敗和低潮,不過可貴的是,曹操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每一次挫敗後馬上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努力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縱觀曹操的一生,下面幾次挫折應該給他留下的深刻最深。

第一次挫折,張邈、陳宮兗州之叛。

曹操跟張邈是年輕時代的朋友,二人有很深的情誼,曹操起兵初期如果沒有張邈的無私幫助,“曹家軍”不能誕生得那麼順利。

曹操對張邈也很信任,張邈跟袁紹發生了矛盾,袁紹密令曹操殺掉張邈,曹操寧可得罪袁紹也不做對不起朋友的事。

曹操遠征,行前告訴妻子和孩子,如果自己發生不測就讓他們找張邈。

遠征歸來,張邈親自迎接,兩位老戰友手握在一起熱淚直流。

然而,這麼可靠的朋友也有變質的時候,經陳宮一番策動,張邈居然秘密迎來呂布到兗州,趁曹操遠征徐州之機端了他的大本營,曹操差一點有去無歸。

不要學曹操栽跟頭,但要學學曹操栽完跟頭後如何做

這件事對曹操刺激很大,他不僅絕地反擊,將張邈、陳宮、呂布先後全部殺了,而且以後再遠征一定會先安排好後方的事。

曹操再遠征,後方一般不再交給別人,他只相信自家人,一般會讓兒子曹丕負責留守大本營,曹植也承擔過這樣的任務。

在後方,曹操一般會選派信得過的能臣輔佐兒子,不要小看這一招,關鍵時刻它就會發揮重要作用。

有一次,曹操遠征漢中,後方的鄴縣又發生了叛亂,但與兗州那次不同,很快就被曹丕解決了。

第二次挫折,殺邊讓事件。

邊讓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在當時卻很有名。

邊讓是個學者,在士人中很有影響力,但他瞧不起曹操,一再觸犯曹操,曹操一生氣,把他殺了。

後面的連鎖反應卻讓曹操始料不及,後世有人認為張邈、陳宮之叛與邊讓被殺就有直接關係,因為邊讓被殺,張邈、陳宮有了汲汲可危之感於是才發生了那次叛亂。

雖然這種說法有問題,因為史書明確記載邊讓被殺發生在建安年間,與張邈、陳宮之叛時間不對,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曹操殺了邊讓,造成的影響是惡劣的,不少士人對曹操產生了疏離感。

不要學曹操栽跟頭,但要學學曹操栽完跟頭後如何做

曹操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在以後加以注意。

所以,當禰衡一再輕視和戲弄於他時,他很想殺了禰衡,但最後還是忍住了,他把禰衡禮送出境。

禰衡的影響力遠不如邊讓,禰衡做的事比邊讓恐怕惡劣許多倍,但曹操還是忍住了,因為他學聰明瞭。

還有名士楊彪,曹操也很想殺他,但也忍住了。

有人或許不同意上面的看法,認為曹操畢竟殺過許攸、楊修、婁圭這些人,但他們都是曹操的直接屬下,曹操殺他們完全站在工作的角度,是整治隊伍。

第三次挫折,赤壁之敗。

曹操在赤壁打了大敗仗,敗得很慘,後果很嚴重。

不過曹操善於總結,戰後他立即召集大家進行反省,發現失敗除因除決策失誤、戰事時機選擇不對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軍事上的短板。

那就是自己的水軍不行,曹操擅長步兵和騎兵作戰,在平原作戰和山地作戰方面經驗都很豐富,最拿手的是長途奔襲,但這些一到長江邊上就派不上用場了。

曹操立即做出調整,大力發展水軍。

不要學曹操栽跟頭,但要學學曹操栽完跟頭後如何做

過去曹操也訓練過水軍,在鄴縣附近開挖了一個玄武池,在那裡練兵,但說實話那有點像做秀,是純粹的花架子,根本訓練不出來什麼像樣的水軍。

赤壁之敗後曹操把水軍拉到野外,在譙縣一帶的渦河裡練,還跑到合肥練,到巢湖裡練。

後來曹操也有了一支能打的水軍,幾次兵臨濡須口,曹操都是坐船去的。

雖然未能跨過長江,但曹魏水軍往那兒一擺,孫吳的戰船就不敢大搖大擺如入無人之境了。

第四次挫折,董貴人、伏皇后事件。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開始並沒把漢獻帝當回事,他或許認為傀儡就是傀儡,沒有必要過於防範。

結果就出問題,漢獻帝是個苦命的皇帝,但卻是個“有志青年”,他一心想恢復漢室,這種情緒影響和帶動了周圍的一些人。

漢獻帝的董貴人和父親董承居然想到發起宮廷政變重新奪回政權,被曹操及時發現,予以挫敗。

但接著是漢獻帝的伏皇后和父親伏完又向曹操發起了挑戰,雖然也被曹操及時發現並挫敗,但卻讓曹操因此在政治上陷入極大被動。

不要學曹操栽跟頭,但要學學曹操栽完跟頭後如何做

不少人罵曹操是奸臣,這兩件事佔了很大成分。

曹操意識到,漢獻帝的後宮原來是個重地,應該來個“閒人免進”。

曹操想出了個辦法,一口氣送了3個女兒進皇宮,當漢獻帝的妃子,其中一個後來還成為皇后。如此以來曹操就成了漢獻帝的岳父,劉氏和曹氏成了一家人。

曹操這一招很高明,不僅完成了兩大家族的合親,而且把漢獻帝徹底監督了起來,後宮再也鬧不出什麼事了。

曹操之所以成就大業,緣於他不是一個懼怕失敗的人,任何失敗都沒有打倒過他。

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人,每次失敗後他都會迅速做出反省,採取措施彌補那些忽視的地方和薄弱環節,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要學曹操栽跟頭,但要學學曹操栽完跟頭後如何做

這是比一般人更聰明的地方,因為只有聰明人才善於把每一次失敗都作為案例進行分析,直到把它弄透徹為止。

當你積攢下來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時,你的錯誤也就會越犯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