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1、夏朝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夏朝是占木德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2、商朝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 商朝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3、周朝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4、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服饰日益讲究,着装也渐趋华丽。女装方面有作为礼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深衣一改战国时期的肥大,转而形成瘦且窄的特点。裙裾长可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不会露出脚裸。衣袖有宽窄两种形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领口很低,可露出里衣。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腰带长垂。秦汉以黑色为尊贵之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将秦汉服饰推向了世界,它的意义在于:悠久的中国服饰文化,从此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与扩大。

5、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6、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唐代承袭了先前历代的冠服制度,同时,又通过丝绸之路及和平政策与异族同胞及异域他国交往日密,博采众族之长,成为服饰史上的百花争艳的时代。其辉煌的服饰盛况是中国服饰史上的耀眼明珠,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圆领袍衫亦称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当为常服。

7、宋辽金元时期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襕衫又称襕袍,属于袍衫,以白细布制成,圆领大袖,腰间有襞积,下长过膝,在衫下摆的膝盖位置,则要加接一幅横襕,始见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8、明朝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大明帝国后,对服饰也有统一的要求。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对民间的男装也有规定,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

9、清朝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朝入关后,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在服饰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特点为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清朝旗袍多为圆领,衣扣均在右侧,一般为五粒。衣袖、衣身平直,在襟边、领边和袖边都饰有宽边花纹,整体看来较为保守。

10、民国时期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衣装款式形状

民国初年的男子服饰,主要采用马褂、长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在款式、质料、色彩及具体尺寸上都有一定的格式。在初春或深秋之季,常在长衫上加着一件无袖马甲,以代马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穿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以庄重、儒雅之感。孙中山先生当年十分喜欢穿着这种服装,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