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了,你該找誰?

找主人,或找管理人


“在動物界,人這種生物是最為常見的玩具。”

動物常說。

被狗咬了,你該找誰?

「 本文“狗”的釋義:泛指各種動物,包括有人飼養的動物、動物園動物、流浪動物和野生動物。 」

動物傷人,已屬常見,不僅媒體關注度不斷提高,17年的動物園領導也比較關心。在法律中,對於動物傷人的法律規定其實已經比較明確,相關判例也比較多,法院已有基本的裁判規則。

但其實人們在面對動物傷人時,對於不同種類的動物,有著不同的索賠對象和處理方式。做好對策及清楚索賠對象才不會 “ 陪了夫人又折兵 ” 。

那麼,被有主人的狗 ( 飼養動物 ) 咬了,首先需要的是做什麼?

狗主人在的情況下,第一要務讓狗主人送傷者去醫院,順便留下他的聯繫方式和身份證複印件。別嫌棄這主意顯得過於黑暗,因為陌生的狗主人有可能不會和傷者打第二次照面,到時候傷者的後續治療可能索求無門。

狗主人不在的情況下,第一件事先給狗定張嫌疑犯照 ( 笑 ) ,第二件事是

求助長期活動活動在周圍的人 ( 比如保安、門衛、店主 ) ,讓他們幫忙送上車或者送醫院。畢竟這些人可能是你以後尋找狗主人的助力。

被狗咬了,你該找誰?

被有主人的狗 ( 飼養動物 ) 咬了,誰有責任?

一般情況,狗咬人,承擔責任的主體是狗的主人,即飼養人或管理人。飼養人的管理不善及放縱是多數人被咬的罪魁禍首,但並非全部。

還有些人被咬是自己作,沒事去挑逗、嚇唬或毆打僅僅是 “ 路過的 ” 大型犬隻,導致被狗一路追趕甚至撕咬。這些行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或減免狗的主人的法律責任。那上述情況能不能全部減免狗的主人的責任?法律實踐中一般很難很難。

第七十八條規定: “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

動物園的狼咬傷了,要找誰?

動物園的很多動物外表非常萌,作為動物界 “ 哈士奇 ” 的狼也是深受歡迎。但這些萌物本身具有非常強的攻擊性,就連大熊貓也都不是光吃素的。所以動物園動物傷人事件因為動物園管理不善及遊客警惕性放鬆等等原因,都時常可見。

在一般的動物園動物侵權事件中,首當其衝需要找的便是動物園。在法律上,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動物園動物傷人,動物園都需要證明其盡到了自身管理職責,證明自己在這起傷人事件中沒有過錯。而法律對於動物園的管理職責要求一般較高,動物園想要完全撇開關係是比較困難的,哪怕遊客主動翻網 “ 以身飼虎 ” 。

所以17年的動物園館長十分頭疼。

第八十一條規定: “ 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

流浪狗咬了,要找誰?

人們的愛心是無止境的,有時候不經意的愛撫流浪動物,也有被它們傷害。

法律中對流浪動物侵權的責任主體定位為 “ 原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 ” ,但我國並未普及動物芯片科技,想找原動物飼養人難如登天。

所以,儘量不要招惹流浪動物,如果心疼流浪動物,可以謹慎投餵。

不過在法院判決中,定期投餵的動物傷人,投餵人也有可能承擔責任。

第八十二條規定: “ 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

野生狼群圍攻,該找誰?

保命為上。

法律中對此情況有一定缺失,一些情況下可以找政府或相關部門,具體問題再具體分析。

被狗咬了,你該找誰?被狗咬了,你該找誰?

法官指引:

而流浪動物的天性決定了其會向有利於其生存的地方聚集,被告長期投餵流浪貓,尤其是在其家門口的公共通道附近的固定投餵行為,在其生活社區的公共環境中形成了一個流浪貓獲取食物的固定地點,導致了流浪貓的聚集,而流浪動物的不可控性及自然天性,在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必定會給社區的公共環境帶來危險。被告的投餵行為既不同於對流浪貓的規範的救助行為,其自己又未採取任何措施控制相關危險的發生,故其行為是對於公眾共同利益的一種不合理地干涉及影響,此危險影響與原告受傷之間存在因果聯繫,故被告應承擔相應責任。

法律提醒:

當場制止動物的傷害而造成動物受傷的,並不是太大問題。但事後把動物揍一頓或者打死,就可能產出法律責任。

投餵需謹慎。對流浪動物的愛心奉獻,建議採取領養方式。

借鑑判例:

( 2012 ) 二中民終字第16207號

/End.

被狗咬了,你該找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