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在三國時期,最有實力完成一統天下的是魏國,可是誰能想到,魏蜀吳三國拼殺幾十年,最後卻讓司馬懿一家撿了便宜,建立了西晉王朝。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在曹操麾下任職過大將軍、太傅,領兵打仗善出奇謀,屢有戰功,最有名的就是率軍抵抗了諸葛亮的北伐和遠征遼東。

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公元227年,原蜀將孟達降魏後突然反叛,司馬懿率軍僅用了八天便從宛城趕至新城,生擒孟達,成功的平定了叛亂。沒過幾年,諸葛亮率軍出兵攻魏,司馬懿率軍卸掉鎧甲,輕裝上陣,日夜兼程,派部將率輕騎作餌,諸葛亮兵退祁山。魏軍駐紮屯城,依南北山之勢,築牆屯水,大破蜀軍,成功的抵擋了蜀軍的北伐,並且成功的掌握雍州和涼州的兵權。

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公孫度盤踞遼東,這一方勢力對曹操也是半降半叛,曹操當時也沒拿他當回事,任由其發展。可到了公孫淵掌管遼東之後,就有點狂妄了。魏明帝十分生氣,便派毌丘儉去討伐公孫淵,誰知遼東發大水,便無功而返,公孫淵氣焰也更加的囂張。

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於是,魏明帝派遣司馬懿討伐。司馬懿率步兵和騎兵四萬餘人,長途奔襲,耗時半年到達遼東。公孫淵令部將率騎兵幾萬人修築壁壘阻擊魏軍,司馬懿聲東擊西,假裝攻打壁壘,吸引敵軍的主力部隊,然後下令魏軍的主力悄悄的渡過遼水,進攻公孫淵的大本營,這時壁壘之內的大軍匆忙出戰,大敗。

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司馬懿率軍乘勝包圍了襄平,公孫淵打算從城南突圍,司馬懿率軍大敗其軍,公孫淵也戰死在梁水邊。進城之後,司馬懿下令屠殺了城中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合計7000多人,把他們的屍首堆積起來像小山一般。又將公孫淵手下的有官職的人斬首,合計2000多人,又把城中的百姓幾萬人遷到了中原。

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司馬懿的這一舉動,使遼東頓時實力不濟,人員匱乏。這使得原本對遼東虎視眈眈的高句麗乘機崛起。高句麗剛開始人員稀少,只有些濊貊人和扶余人,幾十年的發展就由彈丸之地擴張到了漢江流域,並且開始襲擊遼東。雖說當時公孫淵的實力有限,但是鎮壓高句麗還是妥妥的。

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然而在司馬懿平定了遼東之後,遼東實力空虛,高句麗乘勢大舉襲擊遼東。幽州刺史不得不出兵遠征,雖然成功的鎮壓高句麗,但是暴露了遼東的真實情況。果然,西晉建國幾十年後,遼東受襲。

司馬懿留下禍根,隋唐兩朝深受其害,李世民至死未能解決

待隋朝結束了西晉後三百餘年的分裂後,高句麗再次攻擊遼西,隨即爆發了隋麗戰爭。隋煬帝曾三次親征高句麗,以百萬大軍征伐還是以失敗告終。

後來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皆出兵討伐,歷經數十年才在公元668年平定高句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