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蒋介石和徐蚌会战

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双方在东北军事重镇四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攻防战。双方在这座当时总人口只有10万人的城市先后投入兵力40余万,对这一军事重镇展开反复争夺。

双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律明及其部下的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又继续进攻长春。东北民主联军放弃四平后,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方向撤退。

白崇禧,蒋介石和徐蚌会战

白崇禧飞回南京,向老蒋报告战况,提出国民党军队应乘胜追击,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彻底拿下东北。当时孙立人率领的国民党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进抵双城,离哈尔滨不足100公里。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林彪在必要时可以弃守哈尔滨。

6月6日,蒋介石下达停战令(史称第二次停战令)。东北民主联军得到了宝贵的整军反击的机会,随后,东北战局的形势开始逆转。

很多国民党人对四平街的胜利和此后的战局逆转耿耿于怀,认为东北情况影响了整个国共内战的结果。有分析指出,蒋介石单方面下令停战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方面希望国共和平,组织联合政府,马歇尔一直从中调停,给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求停战,甚至好几次明确表示,如果不听话就断绝美援;二是蒋介石判断出现错误,以为中共军队已经溃不成军,完全丧失战斗力了,即便停下来再打还能继续打赢,没料到林彪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组织反击,并取得了成功。

白崇禧,蒋介石和徐蚌会战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副总统。之后内阁改组,白崇禧即由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总总司令” 离开南京。白崇禧上任后,坚持“守江必先守淮”,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紧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与蚌埠之间的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坚持长期作战。同时强调中原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提出要五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联防。

但白崇禧上任后,他的“五省联防”构想并未能实现,蒋介石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将同处黄淮平原的国民党军队分为“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两个互不统属的作战单位,“华中剿总”设在汉口,在徐州另设一个“剿总”,由刘峙任总司令,白崇禧的战略构想被全盘打乱。白崇禧认为徐州易攻难守,根本不适合做指挥中心,刘峙不管从哪方面都算不上一流战将,由此断定:“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

因此,白崇禧没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后来,蒋介石不遗余力地多次派人到上海敦促,白崇禧才勉强到汉口赴任。

白崇禧,蒋介石和徐蚌会战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失利,10月下旬,中共华野与中野两支解放军会战徐州“剿总”的态势露出端倪,何应钦、顾祝同等都担心刘峙不堪重任,遂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提出,希望白崇禧能够出面统一指挥汉口、徐州两个“剿总”。 蒋介石也深感问题严重,就同意由白崇禧统一指挥。

白崇禧和刘峙都是总司令,蒋介石就拟在蚌埠设立一个国防部指挥所,由白崇禧出任主任,统一指挥两个“剿总”对华野、中野的联合作战。一开始白崇禧还踌蹉满志,颇有信心。可第二天就以时间太紧为由拒绝接受统一指挥权。

原来,白崇禧发现,徐州“剿总”已经把国军主力的几个兵团部署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及津浦铁路线上,各自一字排开,成了一个大大的“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守,一旦开战,极其容易被对方被截断,战事迫在眉睫,要想重新调动几十万大军已经不可能了。再加上徐州“剿总”部队的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均为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跟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白崇禧,蒋介石和徐蚌会战

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据说蒋介石曾数次命令白崇禧出兵救援,以挽回败局,白却楞是按兵不动,令老蒋“愤掷电话筒、掀桌,痛骂粗话”。

对这段历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桂系智囊人物程思远在《白崇禧传》中,就用“冷眼旁观”来描述;《黄维回忆录》也对白崇禧有颇多不满,还有更多没见诸文字的说法。难道白崇禧是要眼看着国民党失败吗?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么简单的道理他都不懂吗?

直到1953年,在台湾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弹劾白崇禧,指控他在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按兵不动”时,白崇禧才用书面答辩方式给出答案。

白崇禧,蒋介石和徐蚌会战

白崇禧在其书面答辩中称:“华中辖区奉命调往增援徐州的部队计:黄维兵团所属之十八军(胡琏)、八十五军(吴绍周)、第十军(熊绶春)及整编第二师(师长何竹本),皆为华中最精锐之部队,由信阳、确山地区向蒙城方面增援。又二十八军一两个军,亦由汉口地区经由长江赶运浦口驰援,另辖区仅有之一个战车营亦随往参战。计兵力五个军一整编师,乃系华中主力,均系增援徐蚌,几乎全部牺牲。”

尽管如此,白崇禧“按兵不动”似乎已成定论。从蒋介石的角度看,他就一直认为白崇禧在关键时刻不救援徐州,之后又以军事要挟蒋,逼他下野,这是终身不能原谅的。

大陆解放前,李宗仁去了美国,白崇禧则选择去了台湾。白崇禧到台湾后,仅被委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等闲职,1966年12月1日于台北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