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甘肅積石山縣「三場會」見聞

新華社蘭州7月16日電(記者成欣)“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一些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讓幫扶政策打了折扣。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嘗試探索精神扶貧的創新做法,用“三場會”“造血”扶貧,助推村民從“要我脫貧”逐漸轉變為“我要脫貧”。

“三說三抓”:搭建幹群溝通橋樑

積石山縣是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群眾不瞭解脫貧門路,不熟悉扶貧政策,制約著這個貧困山區的脫貧。

仲夏時節,積石山縣關家川鄉寧家村舉辦了今年第二場“三說三抓”大會。百餘名村民和縣上10來個部門的幹部、法官圍坐在一起,偌大的廣場坐了個滿滿當當。

簡短的開場白後,鄉親們開始提問。“國家對非貧困戶有沒有到戶照顧的政策?”村民馬光福把問題拋給了縣上的幹部。

積石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科員王建軍回答:“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到戶的扶貧項目非建檔立卡戶是不能享受的,但是除扶貧項目以外的惠農政策全部可以享受,如新農合報銷、農業保險、養老保險等。”

關家川鄉副鄉長龔懷全介紹,“三說三抓”會議是指“群眾說問題、幹部說政策、法官說法律;抓控輟保學,抓政策落實,抓急難需怨”,鄉上從今年3月開始舉辦。全鄉9個村提出看病就醫、道路硬化等64個問題,目前已答覆辦理53個。

寧家村村主任馬孝祖告訴記者,“三說三抓”大會可以讓教育、醫保、法院等部門的幹部“下沉”到村裡,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讓群眾心中不再有“糊塗賬”,給群眾明白,還幹部清白。

“兩戶見面會”:交流傳授致富門路

7月13日一早,積石山縣柳溝鄉陽山村村民安吉清聽說村上的花椒種植大戶張永山要開講了,吃完早飯便匆匆趕往村文化廣場。“今天的會特別重要,一定要好好把種花椒的事情問清楚。”

安吉清一家去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5口人,父母高額的醫藥費導致家裡經濟困難。家裡種的小麥和玉米剛夠吃,加上外出打工的工錢,一年收入9000元左右。“聽說花椒現在一斤賣到了60多元,就想種花椒增加家庭收入。”輪到貧困戶發言時,安吉清一股腦道出了自己對種花椒的困惑。

張永山把種植經驗密密麻麻地寫在了手心,跟安吉清分享起來:“以前我買的苗子沒有成活。後來發現苗高控制在60-80釐米比較合適,一畝地栽30多株就可以了。”張永山還細細講述了在除草、施肥、修枝等方面的經驗,“種花椒三分栽,七分養,一定要勤快。”

“苦熬苦等不如先動起來,等待觀望不如先幹起來。”師傅張永山實打實的致富門路聽得安吉清心裡直癢癢。“之前對種花椒不瞭解,聽了師傅的經驗,我對生活又有了盼頭。我已經留了電話,有不懂的會繼續請教他。”

在積石山縣,這樣的大會被稱為“兩戶見面會”。“兩戶見面會”將貧困戶和脫貧戶聚在一起,脫貧戶走上“講臺”為貧困戶“授業解惑”,“幹部幹、群眾看”的難題正在被化解。

陽山村村主任趙國忠介紹,村上自2016年開始舉辦“兩戶見面會”,至今已舉辦4屆。“以前很多貧困戶不願摘掉‘貧困帽’,依賴幹部到家裡入戶幫扶。現在看到其他村民脫貧了,會覺得當懶漢並不光榮。”趙國忠說,“讓同村的人面對面講‘致富經’,脫貧戶傳經驗,貧困戶照著幹。”

村民知情大會:“怎麼幹讓百姓說了算”

2016年起,積石山縣145個行政村探索推行由包村幹部主持,縣鄉級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全體村民參加的“村民知情大會”,“幹什麼由百姓來說話,怎麼幹讓百姓說了算”。

積石山縣劉集鄉肖家村村主任馬正英介紹,村上每年舉辦2場村民知情大會,去年村民提出的4條急難問題已全部解決。“去年不少群眾反映想養牛,村上很重視,從張掖市拉來了230頭牛發放到村民手中,分戶養殖。扶貧辦給每戶養牛貧困戶補助了5000元。”

“過去兩年村上給11戶無能力改造危房的貧困戶建房,全由政府出資。村民反映的修路問題也解決了,現在水泥路全部通村通戶。”肖家村文書肖永平補充道。

積石山縣委書記馬正業說:“村上要做什麼、怎麼做,群眾有什麼困難都會在會上提出來。幹部會建立臺賬,掛牌銷號。能辦理的村上辦理,不能辦理的就分類彙總,逐級上報。”

2017年,積石山縣3535戶共16911人脫貧,年底時全縣貧困面從年初的19.34%下降到了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