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留日硕士获明势资本1000万融资 欲实现超精密模具国产化

独家|留日硕士获明势资本1000万融资 欲实现超精密模具国产化

叶田认为,模具的寿命不是越长越好,而是合乎它的需求。

文|铅笔道记者 程用杰

“他们疯了吗?不等公司注册,就把400万打到我的私人账户上。”去年4月,叶田收到明势资本的400万投资款时,有些吃惊。直到5月,他才在江苏无锡正式注册公司“臻致精工”,随即收到余款600万。

该公司致力于超精密模具与微孔铜铝箔的研发和生产,其成熟产品有微孔铜铝箔、立体式涂布机。该公司的微孔铜铝箔,每月售出100公斤,每公斤285元;涂布机,其单价大概108万元,已经售出一台正式投入使用中。

目前,叶田正在寻求1800万天使轮融资,占股15%,资金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和超精度模切机和模具的生产研发。

注:叶田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中国能造出火箭、卫星和歼20,但要回到精密模具加工这种民间底层工艺,与日本相差甚远。”叶田说道。

叶田是东京滤器株式会社的研发部工程师,一次某个模具项目在国内卡了一年半还未解决,而在日本同类项目周期通常4个月,他作为团队唯一的中国人被派到国内解决这个问题。

回国之后,叶田发现在国内该种模具只有小作坊在做,看到中日在模具上有这样大的差距,便决定回国创立“臻致精工”,致力于超精度模具加工。此前,叶田求学于日本工业大学古闲研究所,在古闲教授指导下参与了高强度钢应用、箔材的精密冲切、零间隙模具的制作工艺等项目的研发。

超精密加工对于非业内人士来说可能有点陌生,该项技术是指工件形状误差10纳米、工件表面粗糙度5~30纳米范围内仪器加工。经过市场调研,叶田发现,在日本上世纪80年代超精密加工已经实现商业化,而国内至今还处于实验室科研阶段,因为加工不稳定,无法形成商业化的量产。

叶田选择以超精密模具制备作为切入点,3个月后,“臻致精工”的模具测试并不成功,不少同事都在打退堂鼓,建议要不要换一个方向。

处于两难之际,叶田采取了两种措施。第一,反其道而行,继续加大模具设备和人员的研发投入,他认为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第二,公司开始制备微孔铜箔和铝箔,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必要一环。

独家|留日硕士获明势资本1000万融资 欲实现超精密模具国产化

微孔箔材制备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工艺的流程图。

叶田最终选择用机械制孔的方式生产微孔箔材,其优点是效率高和成本低,国内的机械制孔微孔箔材孔直径只能做0.8~1mm,而臻致精工可以做到0.25mm以下。

最初,叶田把研发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放在国内,一部分放在日本。运行几个月后,他发现国内的供应商质量无法保证,日本供应商速度太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叶田把微孔铜铝箔制作的核心步骤超精密加工、模具制作与组装还有测试放在公司内部,把框架、外形设计这类对精度要求不高工艺流程外包,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独家|留日硕士获明势资本1000万融资 欲实现超精密模具国产化

“臻致精工”自主研发了直径0.25微米孔径微孔箔材设备。

叶田介绍,在锂离子电池中,其核心参数是能量比,而微孔箔膜是提高能量比的方式之一,比如将能力比从1.5上升到1.6,量变必会引起质变,其今后对锂电池综合性能必会有巨大的提升。

叶田坦言:“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缺少技术的传承,年轻人普遍都吃不了苦,不愿意进工厂。现在,非常痛苦的是熟练的老技师不好找,好学、肯干的年轻人也不好找。一般10个年轻人最后只能留下2个人。”

3月“精致精工”在与明势资本沟通时,叶田给明势资本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不接受控股;第二,不接受干涉企业内部经营;第三,没有利润承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见面后第二天,就收到TS,4月在公司还未注册成功时便获得了1000万的天使轮融资。

目前,“臻致精工”团队有15人,有60%是技术人员。在接下来几年,“精致精工”的重点是注重研发高精度模切机和模具的整体方案。

今年9月,该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完成模切设备的研发,超精密模具实现国产化,预计明年订单1620万元。

/The End/

铅笔道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