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飞“榜样的力量”人物系列报道之六——常乐老师

培飞“榜样的力量”人物系列报道之六——常乐老师

在培飞,有这样一群“水果”老师:她们阳光开朗,充满活力,授课风格独树一帜;她们自信严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孩子眼中,她们既是老师又像玩伴,在一堂堂充满乐趣的思维数学课里一起造梦,一起追梦,一起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常乐老师就是“水果”老师中的一员,孩子们的苹果老师。

培飞“榜样的力量”人物系列报道之六——常乐老师

这份工作让我收获了意义感和成就感

常乐老师来到培飞三年,是和望京校区一起成长起来的老师。“这份工作让我收获了意义感和成就感,我享受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成就与快乐。刚开始是被培飞课程的新颖所吸引,这里将数学和思维通过游戏的纽带结合,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我所向往的学习方式。慢慢地我发现培飞就像一个有宝藏的王国,在这里我不是一味的‘输出’——教孩子更多知识,启蒙思维,爱上数学;更有‘输入’——这里有很多前辈,他们的学识和经验都非常丰富,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指引我向更好的方向努力,这里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三年很充实,很有成就感。”常乐老师说。“记得有一次,给一个刚报名的家长说课,我说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础知识在学校也可以学,来培飞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思考思维模式,举一反三,家长连连点头。培飞倡导的是让孩子学习完整意义上的数学,这包括数学的生活起源、知识建构和拓展应用三个部分,如果只是希望提高成绩,那培飞并不十分适合。我在培飞三年的时间,收获最大的就是如何将知识、游戏、思维三者进行结合,并在学生个性差异中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调皮捣蛋”孩子更需要关注

上学的时候,每个班上都少不了“调皮捣蛋”同学,有的老师选择见招拆招,有的老师选择忽视不见。在常乐老师看来,“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是有原因的,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更需要被认可。对待这些孩子常乐老师不仅有耐心,更有方法。所以,三年来,只要是有难管的,“调皮捣蛋”的孩子都会分给常乐老师,她总是能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帮助“调皮捣蛋”孩子融入班级方面,常乐老师说:“最大的挑战是家长的不配合,如果家长不配合,一味的觉得自己孩子很好,那可能我的计划就无法实施,所以更重要的是和家长的沟通。其实我刚工作的时候也很头疼调皮的孩子,但是和自己学教育学的朋友分享工作的时候,她告诉我,每个人都喜欢听话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所有老师都可以教好,但是调皮有个性的孩子不一定谁都可以教好,这才是做老师真正的挑战。当时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于是我每次都鼓励自己去做,要做就坚持,要坚持就做到最好,慢慢的突破自我。遇到这样的小朋友,我会付出更多精力,在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记在心里同时,孩子喜欢玩什么我就和他玩什么,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再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记得有一个小男孩,刚来培飞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上课,他就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于是我就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和他的单独学习,课上就是以植物大战僵尸为主题进行游戏式的学习,他的妈妈也很配合,后面宝贝也合班了,妈妈真的很欣慰呢。在这方面我最感谢的是张老师,每次张老师都会鼓励我,让我放心去做,她说:只要为了孩子好,家长就愿意认可你。”

​教育就是教孩子做梦,帮孩子追梦

“在培飞我扮演的角色是老师,我觉得老师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责任。”常乐老师说。教师的责任大于天,而对于责任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理解,有的人会单纯的觉得责任就是把孩子看好就行了,常乐老师理解的责任不仅仅于此。

“日本的一位母亲,陈美龄女士在她记录的《50个教育方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中写到:‘孩子的工作就是做梦,教育,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做梦。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给予他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使他抱有朝着梦想大步迈进的勇气。并且教导他,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即便达成了目标也要有不耀武扬威的谦虚。这,才是教育。’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在培飞,我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孩子发散思维,去大胆的想象,去‘做梦’,而我就和他们一起去追梦,当他们遇到困难了,我去引导、去提供帮助;当他们觉得没有办法了,我带着他们去探索更多的可能,告诉他们“大胆说出你的想法”,让他积极,自由地表现自己,萃取出他的优点。数学绝对不是学会计算和公式那么简单,数学给孩子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他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能够对他的一生起到积极作用。”常乐老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