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我不是藥神》的口碑實在是太好了,好到什麼程度呢?上映不到3天,票房已經過了9億。誰敢說這個電影哪怕一點不好,都有點政治不正確。

所以從求生欲角度來說,還是先說一些個人的觀影感受:這真的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院電影。無論是對監製甯浩,監製+主演徐崢,導演文牧野以及電影的主演們,這都會是他們很長一段時間裡最驕傲的一個作品吧。

所以,就算我雞蛋裡挑骨頭吧,天蠍就是這麼矯情。

我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少,因為有個毛病,我之前也寫過,就是看電影時愛打瞌睡。即使這樣,多年積累下來在電影院也看過幾十近百部電影了,沒打瞌睡的印象中也就三部:一部是《阿凡達》,一部是《羅曼蒂克消亡史》,另一部就是《我不是藥神》。

這是一個很難讓我不喜歡的電影——我最感興趣的社會現實題材,主演都是演技派(徐崢、王傳君、譚卓、章宇、週一圍個個出彩),內容有故事有喜劇有淚點。所以從電影院出來的人,無法說出這電影的不好,事實也的確很好,豆瓣超過20萬人打分,還在9分之上。

《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電影裡喜劇元素隨處可見(這是導演的風格還是甯浩和徐崢的功勞,我懷疑是後者),讓你放棄抵抗,放鬆投入進去,這樣煽情效果會特別強烈。

對絕大部分觀眾來說,煽情是很厲害的武器,尤其是喜劇裡的煽情,效果簡單粗暴又直接,想想看,有人說起哪部電影把自己看哭了,簡直可以屏蔽所有的不好。

《我不是藥神》的煽情相對還算剋制,所以就顯得淚點很多。像我這種淚點低的人,從程勇帶著公司員工團建,思慧衝著被程勇用錢砸上舞臺跳鋼管舞的經理大喊“脫脫脫”就開始淚目。到後面的老人求警察放棄查印度假藥時,基本上淚如雨下了。當徐崢衝著週一圍紅著眼球嘶吼:“他才20歲,他想活著,這有什麼罪!”要不是兩邊都坐著男的,我可能也會哽咽出聲,更別說結尾白血病人集體脫口罩送程勇去坐牢了……

可是笑完了,哭過了,從電影院出來,就隱約感覺哪裡有點不對。這個電影如果從院線下來了,以後的人再看,他的高達9分的封神之處在哪裡?

《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王傳君為了角色犧牲最大

我知道,以咱們國家的審核尺度,你不能要求出現像韓國的那種《殺人回憶》《熔爐》《辯護人》可以“改變國家的電影”,即使是《我不是藥神》這樣避開主要矛盾的處理,因為題材的原因,當初拿到可以上映的龍標時,徐崢也在微博上興奮得語無倫次。但私心還是覺得,這電影如果是在當年新聞事件之後不久出來,該有多牛叉。

這個要求不算過分,對於開創了類型喜劇《泰囧》和社會題材勇氣之作《我不是藥神》的徐崢和甯浩,別說觀眾對他們期望高,即使他們自己,除了商業的企求之外,對影史留名也是有野心的。

所以,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就是這裡,電影前半部比後半部好,前半部有力量,所有的人物從出現到改變,都很合理,可信度特別高。可是自從“一年後”開始,電影為了能上映,從劇本到鏡頭以及情緒的煽情處理,都明顯減弱了力度。

《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譚卓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最大的一點感受就是,《我不是藥神》裡幾乎沒有負面角色,這在一向非黑即白的國產電影裡實在少見。道理是這樣的:人很複雜,好人壞人沒有二元對立。但是這個故事裡,角色應該有對立面,因為有黑有白有對有錯。就像電影想表達的,法律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這就是對立,有矛盾才有衝突,有衝突電影才有質感。而現在看到的電影裡,唯一的對立面就是白血病人、程勇和李乃文飾演的那個瑞士諾華公司的中方醫藥代表。甚至連週一圍飾演的警察,都從頭到尾善良到帥得發光,站在患者這邊。

這種處理方式真的有點為了過審而投機,要知道格列寧(原型藥叫格列衛)貴不貴?當然貴,患者吃原版藥四萬一個月,天價。可是隻要稍微瞭解醫藥情況的人都知道,這種對白血病(或者說癌症)的特效藥,是可以保命的,價格昂貴自然有昂貴的理由。

《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黃毛討論度最高,演員叫章宇,36歲演20歲,毫無違和感

最主要的當然是研發費用,藥物的研發週期都比較長,十幾年很正常,有的藥光研發成本就能達到十幾億,還是美金(不過格列衛有沒有這麼多不太清楚),但新藥的專利保護期一般是20年。也就是說,如果真的研發費用十幾億美金的話,20年,想收回成本並且賺取大量利潤,天價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它是可以保命的唯一辦法,患者非買不可。

肯定有人會問,不能不賣天價嗎?也可以,但商業的本質就是牟利,如果不天價,那藥廠沒有利潤,就沒法研發新藥,良性循環的鏈條就斷了。很多罕見病,包括癌症,一直沒有專門的藥物治療,可能就是沒有足夠的技術、時間和費用來研發新藥。

所以,如果不天價,就需要有人來承擔這個成本,大部分人都覺得應該國家來承擔,經濟特別發達的國家沒問題,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還沒有能力或者不作為,有些國家不僅不能替大家承擔,反而在這些藥進口時會有高額的關稅等費用增加。

《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而這些,最後都轉嫁到患者身上。也正因為這,才有了《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和《我不是藥神》這種電影的來源。可是《我不是藥神》把主要矛盾設置在醫藥公司和患者之間,再加上因為影像作品和故事性的需要,避開矛盾主題,用“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來進行人物塑造和煽情轉移大家的注意力,這的確方便電影過審,但是也確實削弱了電影的力量。

現實裡,《我不是藥神》程勇的原型叫陸勇,他是一名患有白血病的企業家,從一開始幫病友代購印度的盜版格列衛就沒掙過錢,依舊因為走私售賣“假藥”違法被抓,後來因為上千名病友簽名求情,才讓法院“撤回起訴”,免去牢獄之災。這個新聞當年很轟動,倒逼國家重視起這個藥品的價格問題,最終列入醫保名單(全國各地報銷比例不同,基本上患者每個月自費部分兩千多就可以)。

《我不是藥神》零差評?我有一些不滿意……

週一圍最帥,特別是接程勇出獄的這個鏡頭~

我們的環境,沒法奢望電影可以改變國家,但是當新聞已經過去多年,格列衛的問題已經解決,這個時候一部大團圓結局的電影,價值自然會有所打折。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因為遺憾而分神了。

雖然《我不是藥神》是遲來多年的電影,但依舊有電影人關注這件事,以及這件事裡的人。要知道,在我小的時候,光是報紙、雜誌、電視這些媒體,就能通過關注新聞而改變規則甚至政策。新聞改變不了的,文學作品總是能適時趕上呈現。

所以看電影的時候心裡暗想,這是個多精彩的小說啊,這部電影真應該有一部很優秀的原著。

可惜,沒有。可能我的不滿意和遺憾,更多是來自這裡吧。作為一個寫作的人,很是慚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