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啤酒來了,賣啤酒、情懷,還是商標?


中華啤酒來了,賣啤酒、情懷,還是商標?​2017年,國產啤酒整體回暖,海通證券將其原因歸結為行業“集體去產能、集體提價、集體產品升級”。

然而。近日一款走紅朋友圈的國產啤酒顯然“不走尋常路”,相對於“三個集體”它只用了兩招,即“與名牌同框、打‘精釀’概念”,在浙江等市場,據說小日子過得還很滋潤。它的大號就是“中華”啤酒。中華啤酒“橫空出世”,折射了哪些市場“特色”,業界又怎麼看?

❶賣的是啤酒還是商標“茅臺酒”、“中華煙”,這些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但是“中華”啤酒引人關注,看點卻在背後的多次商標轉讓。資料顯示,“中華”啤酒商標,原屬於浙江錢江啤酒集團,錢江啤酒原是一個擁有2000多名員工,總資產15億元,年生產啤酒65萬千升的國家大型一流企業;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我國十大啤酒廠家之一。

由於錢江集團中華啤酒主要以瓶裝產品為主、根據商標管理法,如5年沒有出新款,可以提出異議並申請。之後“中華”商標被華潤集團收購,華潤集團收購後也沒有運作,而是將其雪藏。最後“中華”商標花落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通過層層審批,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拿到相關專利證書,包括商標、LOGO、食品生產許可證等。隨後,由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華”啤酒便亮相市場。有專業人士表示,“中華”在國人心中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商業價值很大。由於商標分類不同,目前,“中華”白酒商標被北京龍徽葡萄酒集團持有,並授權某品牌運營商銷售相關白酒產品。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如果取得“中華”啤酒商標及外觀設計合法,生產銷售“中華”啤酒沒有問題。在目前國產啤酒面臨進口啤酒衝擊,緩慢復甦大背景下,中小品牌採用與名牌“同框”的生存之道,無可厚非。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則表示,“中華”啤酒的運作方善於“商標”運作,據稱手握多枚知名商標,此次“中華”啤酒文字、圖案、外觀設計和中華香菸高度“撞衫”,不排除合法“擦邊”的可能。

❷“精釀”內外有別或有“公地”之爭“中華”啤酒讓人“腦洞大開”,表現在不僅與名牌“同框”,還很會“概念營銷”。精釀啤酒概念源於美國。美國釀造者協會BA對精釀釀造者的要求是:年產量小於600萬桶(95.388萬千升),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其佔股份不能超過25%。,釀造者所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應該是從傳統的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由此可見,相對工業化啤酒,精釀啤酒是一種更小眾和個性化的產品。由於興起時間較短,目前國內精釀啤酒缺乏相關標準,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表示,“中華”啤酒生產商前身為重慶啤酒集團浙江之江啤酒有限公司,公司採取精釀啤酒原料配方生產,產品定位中高端,終端價每罐10元。有啤酒專業人士表示,目前終端價10元左右的國產啤酒,主要是青島奧古特、經典1903等,“中華”啤酒主打“精釀”概念拉高價格,不知是否屬於營銷“創新”。而對於市場形形色色的精釀啤酒,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行業內不會用形容詞來稱呼一種啤酒,因此這種啤酒的專業叫法應該是‘工坊啤酒’,這是一種小規模手工啤酒,體現出個性化、特色化的產品特性。” 而就在近日,《工坊啤酒及其生產規範》團體標準草案出臺,對工坊啤酒(精釀啤酒)生產的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進行全面規範。有業內人士表示:“(工業啤酒與精釀啤酒)雙方的博弈會越來越激烈,而工業啤酒也將利用精釀啤酒進行產品升級。”

❸市場有斷貨可能或主攻非主流渠道頭頂“中華”商標,又具備精釀概念,中華啤酒在市場表現如何呢?多位經銷商表示,中華啤酒這種模式,可能佔領部分細分市場,但是做大不易。

中華啤酒來了,賣啤酒、情懷,還是商標?​ 圖片來源於網絡有廣東酒商表示,中華啤酒最大的亮點就是商標,畢竟“中華”還是一塊“金字招牌”,相對於毫無知名度的產品,有一定消費者認知度的“中華”,終端還是有一定優勢。而另一位酒商則表示,中華啤酒定位中高端,其供貨價已經超過相當部分國產知名品牌,公司採用“裸價”操作,不會幫助經銷商做市場。這決定了傳統酒商較難和其深度合作。同時,由於工廠產能不大,大規模運作市場還可能涉及斷貨。因此,多位酒商認為,中華啤酒更可能和業外人士合作,採用團購等小眾、非主流渠道進行銷售。當然,這也並非不能走出一條路,未來走向還是要看操盤者的市場運作。“中華啤酒”走紅,市場能否真正“買賬”,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