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在北宋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五郎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作为杨家将的子弟,却没有加入宋军杀敌报国,而是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可就算杨延德当和尚也不老实,不仅在庙里传授和尚们功夫,还隔三差五的被杨六郎请下山去当援兵,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琢磨了。一般来讲出家之人都是看破红尘,清心寡欲的,但杨延德的欲望貌似比较多。他在五台山还组织了一批僧兵,成为杨家将打仗的预备队,从这点上看他不像斩断尘缘的出家人。既然如此那杨延德为啥又要出家呢?如果说最初是为了逃避辽兵追捕,但事情过去后为啥不还俗呢?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杨延德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最早杨五郎出家是幽州突围战的时候,后来评书和戏剧一起写入了金沙滩之战中。在幽州突围战中,大郎杨延平和四郎杨延辉假冒宋太宗赵光义,以诈降的方式吸引辽军注意。杨继业带其它人保护赵光义出逃,从幽州南门直至涿州。在此战中,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被俘后入赘辽国,五郎失踪,仅有杨继业带着六郎和七郎护着赵光义到了涿州。后来两狼山一战,杨继业被潘仁美坑死,七郎杨延嗣被杀,六郎杨延昭也被辽兵和潘仁美追杀。此时杨延德带着他的五百僧兵出场了,一举击败追兵,解救了杨延昭的危机。

杨延德对于在幽州突围战中失踪的解释是他为了躲避追捕的辽兵,在五台山出家了。这在最早的杨家将的故事中写得非常简略,后来的戏剧和评书将这段故事丰富了,也给出了很多杨五郎出家的细节。小时候有部电影叫做《五郎八卦棍》就是讲述杨五郎出家的故事,这算是我最早知道杨五郎出家的缘由。这些故事中对杨五郎出家的解释基本上有两个原因。其一,辽兵追捕很紧,自己又身受重伤,在五台山寺庙的掩护下才得以脱身。为了报恩,也是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才出家为僧的。其二,宋朝政治黑暗,朝廷腐败,父兄战死沙场,自己心灰意冷。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杨延昭

少年时候看杨家将,对于故事中给出的上述原因并没有太多的思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并不是如此简单。杨延德在最早出家的确是为了躲避辽兵的追捕,也是为了在五台山上养伤的方便,这是原因是存在的,但也只是事急从权,与他长期当和尚没有太大关系。事情被解决以后,他完全可以正常还俗,以杨家的力量五台山上的和尚们也阻止不了。况且杨延德家中老母和妻子都在,父兄死后他就是顶门立户的人,正常情况下不应该也不可能选择出家当和尚这条路。

因此不论从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还是个人的感情来看,杨延德选择出家都是比较蹊跷的事情。这里有个很好的对比,四郎杨延辉入赘辽国后还时时刻刻想着回国探母,后来还带着辽国的老婆孩子认祖归宗。而五郎身在大宋境内,又怎么可能抛却家庭和亲情不顾,安心的出家当和尚?实际上杨延德这和尚当得也非常的随意,隔三差五就下山帮杨延昭打仗,没事还救个皇帝,杀个辽将,这跟没出家有多大区别?说实话,如果杨延德晚上还回天波府住,那就跟现在少林寺那波和尚区别不大了,都是上下班关系嘛。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佘太君

至于第二个原因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宋朝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手段做到事事监督和公正廉明,但要说政治黑暗和朝廷腐败在宋初还真算不上。从北宋历史来看,在乌台诗案之前的百多年日子里,虽然有政治斗争和互相倾轧的事情,但手段和影响力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即便是官员中灰色收入多了点,但与腐败这词完全扯不上关系,民间百姓的生活也是历朝历代最好的。杨家将作为从后汉投降的将门世家,实际上是受到宋太宗赵光义看重的,所以任何将门世家和政治门阀公开的构陷杨家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也是直接挑战了赵光义的皇权。

在“烛影斧声”的质疑声中上位以后,赵光义身边就充斥着不少怀疑的声音。为了平息这些舆论风波,他还不惜找杜太后和赵普陪他演出了一场“金匮之盟”的大戏,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对于赵匡胤留下的义社十兄弟、曹彬、潘仁美、高怀德等等将门世家都是有着各种不信任的,所以他才创造出了监军制度和将从中御的制度,以此来限制各大将门的权力。而杨家将作为降将将门,在北宋中军界几乎是孤立无援的,反而比赵匡胤留下的那帮人更受赵光义的重视,这也是后来杨家能迅速成为六大将门之一的原因。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赵光义

由于家庭还需要五郎顶门立户,所以杨延德不可能心灰意冷。由于杨家将是受到赵光义倚重的将门,政治上选边站队不存在问题,宋初的政治环境也不会打压杨家的生存状况。在上述两个原因都不成立的情况下,我想到了第三个情况,那就是从杨延德出家的结果进行反推。杨延德出家后,他在五台山传授杨家的武艺,组织了五百僧兵帮助杨延昭进行抗辽作战。杨延德与他的僧兵在抗辽中立功后,也受到宋真宗大量的褒奖,五台山的五百僧兵反而成了杨家将的闪光点。这在唐朝或者明朝都还可以理解,在宋朝就显得有些出格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兵权管理最为严格的朝代,而北宋初年又是最严厉的时刻。在这个时候五台山藏着一只不受朝廷约束的僧兵就显得有些不那么协调了,虽然他们不消耗朝廷后勤,但战斗力足以主导一场小规模的战争。然而我们联系到这只僧兵的头是杨家将的杨五郎,那么又说得过去了。北宋朝廷对这支僧兵的支持,本质上是对杨家将的支持,这在杨五郎身上可以体现出来。这支僧兵的规模不大,而杨五郎的老婆孩子母亲兄弟都在东京汴梁,这也从根本上杜绝了朝廷对这支军队的猜忌。

大话杨门(九)杨延德出家原因,既非心灰意冷,也不是朝廷腐败

宋真宗

与杨延昭镇守三关不同,杨延德和他的僧兵是潜藏在五台山的寺庙和山林之中的。在抗辽战线上,杨延昭和杨延德正好成为一明一暗两股兵力,互为犄角,互相依存,从战略形势上牵制了辽军南下的行动。由于僧兵的特殊性,杨延德这边可以潜藏在五台山各大寺庙和山林中,对辽军而言反而是难以根治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规模的战役中辽国拿这两只部队办法不多,大规模战争又有宋朝大军需要对付,也抽不出空来。这种布置以较小的代价,牵制了辽军在宋辽边境布置的大量兵力,是一种极为高明的军事手段。杨延德的出家,其实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在宋辽边境上进行的军事布置。只有这种理由才能既符合忠烈杨家将的主题意义,也与整部小说的剧情贯通,成为合情合理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