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滇缅远征军军歌背后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京津3000多万人口,经济损失不计其数,然而英勇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并不以自身贫弱的国家力量而自卑,用几千万人的生命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在整个抗战期间无论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军队还是敌后的抗日军队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同时为了鼓舞士气那一时期的中国艺术创作者们先后创作出了许多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歌曲,除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之外还有《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松花江上》等,然而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中还有一首作于中国远征军赴域外作战的军队中,后来成为远征军的军歌的《知识青年从军歌》。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滇缅远征军军歌背后的故事?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战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姬。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滇缅远征军军歌背后的故事?

抗战进入后期时候,国民政府针对知识青年发起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发动了当时的数十万的知识青年参军报效祖国,词首歌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词首歌曲以历史故事为起笔,以雄壮威武之风为结尾,洋洋洒洒数百言包含着那个时期号召知识青年从军的壮怀激烈。然而这首歌却在众多网友中引起了很多争论,有不少的网友质疑其所作年代,认为那个时期的军队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修养,因为在此首军哥中包含的历史典故元素和文学功力十分令人惊叹,因此有不少的网友认为那个年代的国军士兵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积累。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滇缅远征军军歌背后的故事?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首歌词的作者虽然不详但是可考的是这首歌词的源自于当时的中国驻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的新一军中的一名士兵所做的诗,由于富含深切的民族大义和雄浑豪迈的气魄在当时的士兵中流传开来,后来被时任新一军军长的孙立人听闻,对这首歌词十分喜爱,因此这首歌词便流传了下来。当时的新一军正是响应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发动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而组成了,大部分的参军者都是知识青年,新一军的军官大多数拥有大学学历,而士兵也大多拥有高中学历,可以说新一军是那个时期拥有高学历的军队,因此新一军又被称为民国"天下第一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滇缅远征军军歌背后的故事?

而据说这说歌词最初的版本只有前面一部分,即是从第一句到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而从这一句之后的后半部分是后来的人补上去的,而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这首歌也被频繁的唱起,所演唱的部分也只是到第一部分,可见大多数的人也都是认可这样的说法。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滇缅远征军军歌背后的故事?

同时歌词中所提到的汉代的终军也是一个忠心报国为此付出生命的人物,终军是西汉的少年外交家,武帝时,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割据政权尚未归附,他又自请出使南越,表示"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请缨"一词即典出于此)。至南越后,他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死时年仅20余岁,世人称之为"终童"。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滇缅远征军军歌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