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食之刮凉粉和糖油粑粑

民间美食之刮凉粉和糖油粑粑

民间美食之刮凉粉和糖油粑粑

民间美食之刮凉粉和糖油粑粑

刮凉粉

三伏天常常让人没什么胃口,唯有“辣的、酸的、凉的”能挑逗人的味蕾。有什么食物符合这一要求呢?当然不少,比如刮凉粉。

长沙县的刮凉粉一般都是一个小柜台或者是一个小摊,只要你停下脚步点上一份,摊主就会麻利地握起镂空的小勺子,在凉粉上小心翼翼刮将开来,刮出一条条细细的、滑滑的圆粉丝。接着,摊主迅速地用筷子将凉粉丝摞到小碗里,撒上各种佐料,绿绿的葱花、红红的干辣椒粉,把白白的凉粉装点得像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末了,摊主再朝凉粉里浇上两滴麻油,那叫个“喷香”。

刮凉粉是长沙县街头常见的一种大众小吃,由凉粉调制,主要调料有酱油、麻油、香油、葱等组成,根据个人喜好的不同,可以辅以生姜末、食用醋、干辣椒粉(或酸辣椒浆)。

制作刮凉粉的主要原料是绿豆,辅料有麻油、酱油、醋、熟芝麻、蒜、味精、食盐等,用凉开水将豆粉或淀粉化开,调成糊状;把锅里的水烧开、把调好的糊糊倒入锅里、边倒边搅,要搅得很稠;最后倒在干净的园盆子里,凉冷后,把它反扣出来,再用布满洞洞的凉粉刮子,一下一下的刮成条,装到一次性的透明塑料碗里,加上生抽、辣椒等佐料,洒上葱花、酸豆角、碎萝卜,一碗酸辣可口、清凉爽滑的刮凉粉就大功告成了。

长沙县街头的凉粉摊子总不会少。白嫩光滑、如玉如缎的凉粉,像一座小小的堡垒,端正地放在纱笼或玻璃柜里,旁边摆着酱油、醋、麻油、小葱、蒜末水、榨菜、干辣椒粉等调料,散发着诱人的光芒。这些刮凉粉,常常能勾起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人的味蕾里恐怕是藏着精密如DNA检测仪一样的解码器,遇见一见钟情的美食,便会自动储存,成为日后魂牵梦萦、回味无穷的永恒记忆。晶莹剔透、滋味妖娆的刮凉粉就是长沙县人念念不忘的风味小吃。

民间美食之刮凉粉和糖油粑粑

民间美食之刮凉粉和糖油粑粑

民间美食之刮凉粉和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

油亮糯软的糖油粑粑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凝聚着回忆里家乡的甜。火宫殿的“软粑粑”和李公庙的“硬粑粑”是最地道

“软粑粑”的制作历史约六十年。先把锅烧红,用水刷干净,再把糖放进锅里炒溶,等糖有糊香味的时候,放水烧开备用。糖水甜度适中,有微弱的焦香味,这就是糖油粑粑的关键一步。接着,把糯米粉用水调匀,搓成圆饼状,将先做成的糖水用大火烧开,再把糯米团子放进去,小火慢熬,汤熬干了,再加入备用的糖水。这样熬出的“软粑粑”甜糯香软,十分爽口。等到熬第二锅糖油粑粑的时候,可以糖水中加入片糖,以保持糖油粑粑的甜味和金黄色泽。

“硬粑粑”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油中放糖,把揉搓好的糯米团压扁、入锅,炸到滋滋作响。等糯米团子浮在油面上,就可以捞出锅,将油沥干就可以了。走在长沙县的街头巷尾,有很多制作糖油粑粑的“草根”高手,他们用上好的白面、精油、蔗糖做粑粑,同时摸索出一些特别的窍门,加多少的糖,烧多大的火候,炸多长的时间,心中都有把握,这样保证炸出来的是“硬粑粑”,每一个都是地道的家乡味道。

新鲜出锅的糖油粑粑金黄脆嫩,正入火候,热气腾腾,吃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烫着舌头。所以吃糖油粑粑时不能狼吞虎咽,一扫而光,而要讲求慢条斯理,悠着乐着,一点一点的吃,一点一点品尝。平时生活中,你不妨会看到人们常买上一碗糖油粑粑,一路逛街行走,一路慢慢品尝。他们把所有的心思都倾注在粑粑上,先用嘴巴轻轻吹散粑粑上的热气,然后用筷子翻动着小碗内的粑粑,再用舌头小心地舔舔粑粑,最后才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着,慢慢地嚼着,嚼着……把粑粑的甜味、香味一股脑儿地、悠悠地吞进肚里,让肠胃温和地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