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将军名声不是很好,但他的儿子却成了国民偶像

提起“孙元良”这个名字,好像大家对他的印象都不是很好,看看他的一个绰号就知道了——“逃跑将军”,这在军队中可是非常耻辱的。

不过,他有个儿子却成了国民偶像,超级巨星,就是秦汉,当年跟秦祥林、林青霞、林凤娇合称“二秦二林”,拍的偶像剧风靡整个华语圈,并荣获金马奖、金狮奖、亚太影展、巴拿马影展等多个影帝。

这个将军名声不是很好,但他的儿子却成了国民偶像

(图:秦汉与父亲孙元良)

孙元良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出生时父亲孙廷荣已经67岁,老来得子,自然对其宠爱有加。孙元良也不负父亲的厚望,读书时非常用功,再加上天资聪颖,19岁考入了国立法政大学。

但身处那个乱世,孙元良不满足于普通的大学生活,听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就千里南下,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与胡宗南、杜聿明、徐向前、陈赓等人成为同学。

黄埔一期毕业后,孙元良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历次战斗,多次身先士卒,率敢死队冲锋,轻伤不下火线。因作战勇敢,受到校长蒋介石的褒奖,到北伐前夕,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年仅23岁。

要知道,当时蒋介石嫡系第一军中当团长的一般都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孙元良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不过在北伐战争中,孙元良却第一次遭遇了滑铁卢,由于第一师的大意,在孙传芳反攻南昌的战役中被击溃,孙元良临阵脱逃,第一次展示了“逃跑绝技”,事后又被上峰当成了“替罪羊”,气得蒋介石差点“拿他祭旗,号令三军”。

不过毕竟是蒋介石自己提拔的得意门生,孙元良还是逃过了一劫,还被蒋介石安排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孙元良的仕途再次坐上火箭,相继在蒋介石中央军嫡系部队担任团长、旅长。1935年,孙元良成为德械精锐88师师长,晋升为陆军中将。

1937年8月13日,88师的一个营率先与日军交战,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孙元良率领88师在闸北坚守将近二十天,屡挫日军,在淞沪会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淞沪会战失败后,孙元良命令88师524团谢晋元率400多人守卫四行仓库,坚守四天四夜,举国震惊。

一个月后,孙元良又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88师浴血奋战,朱赤、高致嵩两位旅长以及二十多个营团长相继阵亡,全师伤亡殆尽。但孙元良盲目执行唐生智的命令,更是丢下部队率先逃跑,这一做法也使他在日后饱受批评。

虽然逃了出来,但孙元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直到1944年豫湘桂会战,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在日军侵华的终点站——独山战役中,孙元良率军阻挡住猖獗的日军,赢得最后的胜利,从那以后,日军再也没能侵占我国的一寸国土。

解放战争时期,孙元良被任命为十六兵团司令,统帅十万大军,参加了淮海战役。由于战局恶化,杜聿明下令包括孙元良兵团在内的三个兵团突围,于是孙元良再次展现“逃跑将军”本色,关掉电台,丢下部队一路狂奔,导致十六兵团被粟裕围歼,全军覆没。

1950年,孙元良去了台湾,但已经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了,只好退役从商,低调生活,很少向外界提及当年的风风雨雨,就连他的儿子秦汉也曾回忆说:“即便是对自己的儿女,他也很少说起过去参与的战事。

这个将军名声不是很好,但他的儿子却成了国民偶像

秦汉是孙元良的第五个儿子,原名孙祥钟,1946年生于上海,秦汉是他的艺名。

不过,在1985年,孙元良却罕见地高调亮相,因为当时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已81岁高龄的孙元良忍无可忍,以大屠杀亲历者的身份发表了抗议书,严厉谴责日本人的无耻谎言。

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逝世,享年103岁,是黄埔军校一期生中最后一位离世的。

临终前,孙元良留下遗嘱:第一,丧事从简,不发讣文;第二,骨灰不下葬,等待适当时机再迁葬回大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