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高压来袭,企业想要逆袭需要这样做!

据日前召开的生态环境部召开2018-2019年打赢蓝图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启动会消息,国家将投入1.8万人(次),比去年增加了2.2倍,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自十八大以来,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均高度重视环保问题,转型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各种环保督查力度越来越大,频率也日趋常态化。2016年两次大规模的督查共受理群众举报3.3万余件,立案处罚 8500余件,约谈6307 人,问责6454人,罚款约 4.4亿;2017年3月环保部专门针对京津冀进行了一次雾霾专题督查。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湖南、安徽等 15省,开展围棋3个月的对上述省委、省政府的环保督查,同时督查还下沉到每个省3个左右的地级市,实现环保督查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

环保高压来袭,企业想要逆袭需要这样做!

政策的扶持及强监管,有效带动了环保市场。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调查及统计测算,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15万亿元,2017年环保产业营收有望超过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7.4%。2011—2017年,我国环保产业总营收增长了约2.6倍,年均增长约24%;环保产业营业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由0.7%上升到1.6%;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从1.1%上升到2.4%。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环保产业每年15%的高速增长,2020年可达10万亿的市场规模也吸引了众多企业转型前来掘金。目前,约有2000多家央企及地方国企转型或参与进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从企业规模看,我国环保企业小微型企业数量行业占比约70%,但其产出贡献小。数量占比为11%的大型规模企业贡献了约83%的行业营收。在供给侧改革的指引下,未来,环保产业集中度提升是趋势,大型环保企业将加快收并购和资源整合的步伐,令中小企业承压。据统计,2016年,我国环保行业仍全年实现并购案例82项,并购金额累计373亿元,仅次于2015年,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并购态势。

同时,环保行业愈发多元化的治污需求,使行业企业主体、发展模式、并购逻辑都变得多元化,跨领域、跨行业并购增多。

另一方面,环保监管趋严、治理追求成效都将成为常态化,这使得环保企业的承压状况更趋紧张。面对压力,国内机构认为,打响品牌战略将成为长期趋势,未来利用企业多维度能力的差异,或将重塑环保企业的竞争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