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被称做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座秦始皇陵墓的从葬坑,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也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和挖掘很戏剧性也很偶然。就在中国解放前夕,陕西焦作村的农民挖出了两个像“泥菩萨”的瓦人,当地农民多信佛,特意盖了土地庙,把这两个“菩萨”供奉起来。其实这就是最早出土的兵马俑。到了1974年,西杨村的一个村民打井,又发现了一个陶制的武士头,上交给了临潼县的博物馆,兵马俑由此被发掘得以重见天日。

由于对这段发掘过程的了解,所以在我的想象中,兵马俑应该是一堆被挖掘出来的泥人陶土。可事实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我面对庞大的俑坑,看到威风凛凛武士俑队,见到整齐列阵的战车、陶马时,震惊之余也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深深折服。

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目前已挖掘的秦陵兵马俑坑主要有3个,呈品字排列。1号坑是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轻装部队(这个就是当年农民打井时挖到的俑坑)。2号坑则是部署、队形都相对复杂的多种兵部队。其中包括骑兵,战车,步兵,弩兵按布阵队形呈曲尺状排列。3号坑呈凹字型,似是1、2号坑的指挥部。

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所有俑坑内的兵俑和马俑都比照真人真马的形体大小塑造。一共7000多个陶俑中居然很难找到容貌相同的。每个陶俑依兵种不同,各有不同的着装。不但容貌、神态不同,制作精细到发髻的式样也样式繁多不尽相同。陶俑的形象都是以秦军将士为原型塑造,身形魁梧,体态健壮。比较有趣的是,当时秦人以丹凤眼为美,所以陶俑多是单眼皮的“美男”。陶马也被塑造的肌肉丰满健硕,鬃毛分飞栩栩如生。

英姿飒爽的军士,敏健欲驰的战马,整齐浩大的队伍,安静而肃穆地列阵在眼前,真如严阵以待的天兵神将蓄势待发。如此威严强大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不止震撼观者,更让人如坠沙场心生敬畏。

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在青铜车马展馆里,2000年前的冶金制造技术和手工制作技艺,再次令我大跌眼镜。铜车、铜马真实地还原了秦始皇御用车马的原貌,做工精细,技艺精湛。以青铜车的一块车顶为例,是用一整块的青铜,手工锻造而成,薄厚均匀误差极小。据说,即使用现代技术的车床打磨也无法赶超真品。秦人能工巧匠技艺之高潮可见一斑。

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兵马俑都是陶土的本色,但事实上,刚刚出土的兵马俑是有色彩的,更加的栩栩如生。可惜的是,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陶俑,一旦出土经过光,空气,氧化,湿度等因素的作用,会迅速失去颜色,变成我们所看到“灰头土脸”的样子。

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在已发掘的兵勇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一尊跪射俑,被誉为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说,跪射俑之所以能够保存的如此完好,完全归功于它旁边的站射俑。千年的间的地震、塌陷等破损的压力,都是由旁边“个儿高”的站射俑顶住,令这尊跪射俑得以幸免于难完好如初。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尊跪射俑的侧面身形,与陕西的地图惊人的相似,不知这又算是怎样的缘分和巧合。

两千年的守望:秦陵兵马俑

秦始皇生前灭六国,创帝制,修长城,统一六国文字、度量衡,创下了不世伟业。然而,他大兴土木,奴役百姓,耗时数十年为自己修建陵墓。欲把生前的荣华,带入死后的富贵。却换来百姓的愤怒,政权的覆灭和后世的口诛笔伐。

秦统一六国后,兵马俑随着帝王的离世沉睡地下,任世间沧海桑田,兵马俑默默地,也坚定地守望着中国两千年前的历史遗产和文明古迹,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文化遗产宝藏。

游览过陕西的兵马俑,西安的回民街就不容错过。回民街当地人称之为回坊。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小吃店铺,让你大饱口福的同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