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中國,多少資產才算富人?

彩面饅頭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多少錢算富人,這個問題相信去網上搜一下有千百種答案,問不同的人認為自己是否富裕相信同樣資產的人也會得出不同的答案。真正的說出一個讓所有人都認可的劃分標準那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照不同的思路也是不一樣的。因為地域之間,人的內心滿足感上都是千差萬別的。

第一種思路我們按照全國一盤棋一刀切,較為極端的劃分就是社會財富前1%的人算作富人,然後接下來的10%算作中產,剩餘的都是窮人。相信按照這樣劃分幾乎就沒有幾個富人了,大家都是窮光蛋。所以大家一般接受比較溫和的劃分方式就是社會財富前10%的人是富人,接下來的30%人群是中產,剩餘的60%人群是窮人或者更溫和一點就是接下來的70%是中產,剩餘的20%是窮人。但是這樣劃分中產中靠前的人又會認為自己不應該和後邊的人劃分在一個檔次。所以沒有一個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2012年,美國蓋洛普公司曾做過民意測驗,結果顯示,45%的美國人認為,家庭年收入150000美元以上,或家庭淨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就是富人了。但是這個數據是建立在美國對家庭財富有比較可靠的數據統計基礎上來的。 

可惜,中國連家庭財富總量的官方統計數據也木有。不過根據一份《經濟日報社》的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通過入戶調查,在2017年編制了一份《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7)》,結果顯示:2016年我國家庭人均財富為169077元,其中城鎮家庭和農村家庭人均財富分別為240023元和76761元。這樣算下來,中國家庭財富總量約233萬億元人民幣。一般會按照平均財富的4.7倍來來計算頂端10%人群的門檻值。那麼為79.43萬元。這麼一來中國的富人可就多了,很多人肯定是不認可這個數據的,因為很多這個財富水平的家庭並沒有感到自己財務上有多自由。所以全國一刀切的劃分顯然是不能滿足一些地區的劃分標準的。

那麼按照GDP來算。2012年美國人均GDP5.15萬美元,100萬是人均GDP的19.4倍。對應我國2017年的人均GDP5.9萬元人民幣,乘上19.4那麼數字為114.46萬元人民幣。

當然個別發達省份和北上廣深等地的居民,115萬可能連個廁所都不夠,那麼這些地區可能富人的概念又要發生變化了,2017年北京市人均GPD12.9萬全國居首,那麼乘上19.4倍為250.26萬元。

當然我們上邊說的都是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固定資產,因為固定資產很多時候都是不可變現的。

當然,很多人喜歡裝逼吹富,非要說擁有1000萬、1個億才算富人,這個也沒什麼好說的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但是我們說的是全國的,而不是隻看某些發達地區,或者某些特定群體。如果你資產很多,那麼平時接觸的大多也都是這類人,那麼時間長了就會有一種假象大家都很有錢,而我們分析的是全國。另外就是我國官方沒有明確的劃分以及劃分規則,我們說的只是根據個人的理解的分析。


首席投資官


我認為窮人與富人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去計較到底是100萬還是1000萬在一線城市能否達到財富自由的話,是毫無意義的。到底需要多少資產才能稱得上是富人,這取決於你的支出。


站在會計的角度來看,資產分為許多種,但如果拿個人而言,大概就這麼幾類:固定資產(如房產,汽車,家電等),流動資產(如基金,股票,理財產品等),無形資產(如你的客戶資源,行業聲望等),現金流(如年薪,固定分紅等)。


站在理財的角度,收入可分為主動性收入和被動性收入。說白了,主動型收入就是人賺錢,被動型收入就是錢賺錢。


如果是富人的話,衡量標準應該是,以上這些資產都必須至少有百萬以上,並且基本為被動性收入。

先來說說固定資產。在一線城市,一套房少說百萬,多則千萬。儘管不動產流動性較低,但足以讓你少奮鬥幾十年。如果是在三四線或者農村的話,則固定資產多以廠房或者商鋪為主。而像後者這類的固定資產,可能並沒有一線城市一套房值錢,但是它能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流動資產。以最常見的股票基金為例,這類流動資產並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也能帶來現金流,比如股票投資收益和基金分紅等。


現金流。現金流的範圍也很廣。除了上面所說的年薪,月薪或者分紅等外,最重要的還是投資收益,也就是被動型收入。現金流可能相對於固定資產來說很少,但是它決定著,你是否能生存下去,富人是否能過得瀟灑,企業是否能起死回生。就像在金融危機中的企業一樣,他的許多機器估值很高,但是沒有現金流,沒有訂單,照樣完蛋。


最後一個就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如果能夠創造現金流的話,那也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是生意人,客戶資源就是你的無形資產;如果你是職業經理人或者律師等,行業聲望就是你的無形資產;如果你是一名作者,讀者的認可也是你的無形資產。俗話說,人脈就是錢脈。寶貴的無形資產能夠幫助你獲得更多的資源,而更多的資源就意味著更多的錢。


說了一大堆,你到底還是沒有說出具體的數額。我想你可能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被動型收入。


所以這並沒有統一的數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所以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所有資產一年的被動型收入完全能覆蓋你一年瀟灑的支出,那麼你可以稱得上是富人。


在一線城市,可能你的瀟灑支出需要100萬,那如果你的資產組合的收益有10%,那你的資產必須要有1000萬。如果你消費慾望沒有那麼高,50萬就搞定,投資收益是年化10%的話,500萬的資產被動型收入就足以覆蓋你的支出。


或許以上這些例子並不恰當,實際的數額可能更多。但終究都逃不過財務自由這個話題,而財務自由的本質便是被動型收入能夠完全覆蓋你的支出。


所以不管你是月薪1萬還是2萬還是5萬,如果你沒有資本積累的話,依然是人在賺錢。一旦你失去了健康,那意味著你馬上將從富裕家庭變成普通家庭。而這種情況還能稱得上是富人嗎?


小白讀財經


我覺得在現在的中國只有年收入超過100萬人民幣的才算富人!

如上圖所示,按照全國平均來看,100萬是成為富人的最低入門條件。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這樣的人不要說在北京等大城市有很多,即使在二三線城市也並不少見。而一般這樣的群體都擁有不止一套房產,因此其身家都是超越千萬,甚至更多。因此,當王健林說:先實現個小目標——掙它一個億,不要驚訝,富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但是國際上所公認的標準比我的標準更苛刻,即一般來說就是月收入可以在當地買10平米房子。如上圖所示,如果在北京,100萬美元可以買66平方米房子,那麼北京1平米房子就大約是98482元。因此,我定義的富人的100萬的年收入才可以買10平米北京的房子,只有人家標準的1/12。可見,在北京成為一個富人有多難。因此,富人的定義還要看所在城市的房價,在一線城市估計1000萬才能稱得上富人。


地震博士


這個問題其實有兩個思考的角度,一是從靜態的角度,那麼問法應該是“在現在的中國,多少財富才算富人?”財富,我們都知道,是一個存量概念。二是從動態的角度,便如題中所問的那樣,“多少資產才算富?”資產,雖然也是一個存量概念,但是資產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預期在未來能夠帶來收益,或者說現金流。這也是資產不同於財富最重要的一點。

實際上,怎樣才算富人並沒有嚴格的標準。在我國一般是把個人淨資產達到600萬元以上的高淨產值人群稱為富人。如果認為財富位於前1%的是富人,根據相關測算,個人資產在560萬左右。但現在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坐在金山上吃泡麵”,這不是諷刺人吝嗇,而是說,有的人在大城市擁有一套房產,價值百萬甚至千萬,但這套房是用來自住的,所以無法作為交易性資產出售,也不能出租,否則自己便無法在城市立足。

但同時,戶主自己又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資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都幾近於零。於是,明明擁有鉅額資產像是個富人,卻仍然過著一種“窮人的生活”。所以,從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富人之所以讓人羨慕,其實主要在於富人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正如一個段子所說,“富人的生活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富人的生活我們根本無法想象”。

富人最瀟灑的地方,大概在於他們實現了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指資產性收入基本上能夠維持日常開支,而已經積累的可以隨時支配的財富足以應對大病大災和為享受生活而發生的奢侈消費(比如出國旅行)等可能發生的意外支出。

以這個標準來看,在不同的地方要實現財務自由所需要的資產和現金流有所差異,一般認為,兩者如果分別能夠達到1000萬和100萬,就基本上能實現財務自由了,也差不多能算是個富人了。但不管怎麼說,還是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慾望和追求是大不一樣的。


盤和林看經濟


在現在的中國,擁有現金的中國人,反而不是最有錢的,而一般而言,有錢的人往往屬於擁有大量房產、股權等特殊群體。不過,對於有錢人而言,他們反而更熱衷於擅用自己的負債,提升潛在的負債率水平,並用未來錢來賺取更多的財富。然而,與之相比,熱衷於存錢、購買理財產品的,多屬於普通人或中產階層,而這類群體自身負債率不高,但流動現金、流動資產較具有優勢,而對於他們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要實現資產保值增值,而不是改變財富地位。或許,從財富資產狀態來看,個人財富資產在十億級別以上,可能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富人階層,而如今百萬、千萬資產可能還是屬於小康狀態或者是中產階層的水平。


郭施亮


多少資產才算富人,不同地區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層次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認知。

更多是與具體到每個人的消費層次,所在地的消費及收入水平直接相關。

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如果有一百萬現金存款,那麼就可以說是富人了。

但是對於一年純收入上百萬的一線城市高收入人群來說,年入百萬還是不夠花,因為要承擔上千萬的房價,要開幾十萬的汽車,每年要十幾萬的海外旅遊,還有一個月上萬甚至幾萬元的子女教育成本,至於一頓飯幾百上千,一件奢侈品幾萬,就不用多說了。

我曾經把合理的房價定了一個標準,那就是穩定的社會,一個人的月收入,可以買工作地一平米的房子。

這是我分析了日本、美國、英國的房價後得出的簡單結論。

反過來說,同樣以房價說事來衡量財富標準。

一個月的工資買不了當地一平米房產的,算是低收入人群。

一個月的工資能買當地一平米房產的,算是中等收入人群。

一個月的工資能買當地三平米房產的,算是高收入人群。

過去十年間,平均月收入能買當地十平米房產的,就算是富人。

這是一個很強大很嚴格的標準,並且相對符合各地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

當然了,如果將這個標準放到市場經濟更規範的國家和地區,會更有意義。如果放在已經市場規律部分失效的地方,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劃歸到低收入人群。

假如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國民經濟發展水平,透支了未來的發展潛力,那麼這個標準就明顯過高了。

不管怎麼說,十年的收入平均到每個月,能夠買十平米房子,一定是富人。

就以上海房價一平米五萬元來計算,如果月收入50萬,那一定是富人。

如果某小縣城房價五千元,月收入能達到5萬元,那麼在當地一定也是富人。

至於有多少資產才算富人,既然說到房子,那麼還以房產來作為標準。

在當地有五套房產價格的資產,就可以算得上富人,可以以一百平米的房產為標準。

考慮到房產是不動產,變現困難,所以更穩妥的標準是有一套一百平米無貸款的住房。

然後再有當地四套一百平米住房價值相當的存款或者股票。

還是以上海五萬元一平米的房產來說事,那麼就是有2500萬資產就是妥妥的富人。

而放到小縣城,五千元一平米,有250萬就算是富人了,或者一套房,200萬存款。

房價會隨著時間發展而波動,而財富的標準也會發生變化。但是我所說的這個標準,應該可以在幾十年內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無論房價上漲,還是迎來暴跌。


財智成功


現金流保持1000萬元以上,才算是富人。因為固定資產超千萬者,比如房產,在目前一線城市裡,每平米高達10萬至15萬元左右,一套房就達到了1千萬至2千萬元,其實有房的一些家庭中,日常收入不太富裕的也大有人在,他們不太可能放棄居住多年的大城市,賣房遷居到中小城市去生活。陌生的環境、不穩定、且好機會較少的工作境遇,導致了大河之水不會往小河裡倒灌,大城市的人不會往小城鎮搬遷,除極個別者以外。再則,有些產能過剩的小企業,其固定資產當中,包含了一些落後的設備,經盤算雖可值千萬元,然而卻無投資者願意接盤,當下資訊發達難以騙人,此類企業一旦關停倒閉,其過氣的產能與老舊設備,只能淘汰並廢棄,這是一些“殭屍”企業受困,且難以融資的根本原因。近些年來,1至2千萬元固定資產規模的小型企業,因產品或投資不對路,關門歇業甚或破產的屢屢出現,這決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經濟轉型升級、產能調整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所以,本人認為,淨資產中(除去債務),在其固定資產(小企業與房產)以外,常年現金流能保持1000萬元以上者,才算得上屬於富人階層。否則,稍遇上不順,就有可能因經濟滑坡,淪為普通的家庭,稱不上是真正的富人。在目前情勢下,富裕層級尚且擔心風險,謹慎行事,絕大多數的普通家庭,面對生存中的種種現實壓力(房貸、教育、養老、醫療……),心理上之隱憂可想而知。經濟社會能夠長持穩定發展,持續地提高居民收入,未來有個可靠的保障,這成為了億萬民眾一種共同的期盼,也是對於美好生活的一個嚮往......!


東山雲谷


富人又稱富翁或富豪。國際上通常是把身家在1000萬元至10億元之間的人稱為富人的。中國富人的標準是個人淨資產達到600萬元以上。據有關部門的統計,中國目前個人淨資產達到600萬元以上的高淨產值人群達到4000萬人,平均年齡為39歲。其中億萬資產以上的高淨值人群有10萬人左右,平均年齡為41歲。

富人或“富豪"是個動態的概念,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其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過去100萬元就算是富豪了。但現在,根據胡潤聯合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每年發佈的《年度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收入在千萬以上淨值人群才算是“富豪"。


葉公來幫忙




這個問題的確很簡單,理論上需按不同區域,不同省市和不同的消費群體來分。

比如在粵港澳大灣區你必需滿足四個條件才算真正的富人!

以40歲以下,一對夫妻+兩個小孩的家庭為例:



一、你至少在大灣區的一二線城市有四套及以上的高級住宅(每套面積在150㎡及以上);至少四個有產權的車位。 且沒有任何貸款。即你的家庭的固定淨資產至少有2500萬(人民幣)。

這是你家庭過得瀟酒的物質基礎!



二、家庭至少三臺50萬以上的家用車。 夫妻各一臺,大的小孩一臺,雙方父母偶爾來玩玩需一臺。

三、家庭每月現金流入帳(即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至少200萬人民幣。

為什麼四口之家的大灣區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至少200萬人民幣可計入富人家庭行列呢?

以深圳為例:2017年深圳人均(工資性)可支配收入為5.95萬元(珠海為4.65萬元),實際(含其它隱性收入)深圳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應在10萬人民幣以上。按20%的富人佔有80%財富定理,深圳富人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應在40萬以上。 按富人家庭四人(兩夫妻+兩小孩),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為160萬(人民幣)以上,若家庭只有夫妻倆有收入,則這兩人的個人年可支配收入都應在80萬以上。

由此推斷,在深圳個人年可支配收入在100萬,四口之家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200萬及以上的應該算富人家庭!

既然是富人家庭,每月開支至少15萬元人民幣(含家正常開銷、子女教育,出國旅遊,高檔消費,以及對雙方父母的瞻養費等等)。



四、家庭一年所有開銷後,至少還能有50萬以上的現金結餘下來。

這是家庭防風險所必需滴備用金!

一個家庭的全年可支配收入應該包括家庭主要有收入來源人的稅後薪水(並扣除三險一金後),再加上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收益,還要加上正常上班之外的兼職、講課、輔導等(即江湖術語炒更)所得,還可加上偶爾做段生意所得,再加上房屋出租的租金收益等。如果家庭主要收益來源只有工資,那就不要在此討論了!



五、只有同時滿足以上四個條件,在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才能算真正的富人家庭。

其實,當下的大灣區能達到這四個條件的家庭恐怕不會少於300萬個家庭吧? 你說呢?


大灣區研究院


謝邀!富人這個概念真的不好界定,不能說你擁有了多少的財富以上你就是富人了。由於界定財富的衡量標準的複雜性,主觀上滿足度和參照對象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很多因素都影響著財富多少的判斷。


衡量財富標準非常複雜,現在大家都知道很多有錢人貸款進行投資,你不能說他欠銀行的錢,他就是窮人,都說窮人花自己的錢,富人花銀行的錢。另外現在很多家庭貸款買房買車,你也不能說住上大房子的,買上車的是窮人,而手裡有點錢卻買不起房的是富人。所以說衡量標準很複雜。

另外,一個人是否富有,跟主觀上滿足度和參照物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一個千萬富翁總覺得自己的財富少,和很多財富大佬根本沒有可比性。整天想著如何能掙更多的錢,如何能追趕上大佬們的腳步。這樣他肯定認為自己是個窮人,可在別人眼中他已經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了。一個年輕的人,每月能掙夠自己花銷的工資,他可能就滿足了,比沒有工作的人強多了。不愁吃穿,能自給自足,他可能就覺得自己是富有的。


我國是個地域遼闊的大國,地域的不同,經濟狀況也不同。南方相對北方要更富有些,沿海城市相對內陸城市要富有些。不同的城市收入狀況也不盡相同。在大城市最低收入如果和小城市來比可能就成了高工資了。

所以說財富是個不好界定的問題,財富不光光是用資產來衡量,還有精神上的富足。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達到真正的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