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对于一个工薪族来说,在PC主机性能过剩的当下,频繁的更新换代对自己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陪伴自己度过了3年的i7 6700k平台,还是能满足现在的使用需求了,但是苦于旧款机箱架构的限制和那烦人的嗡鸣噪音,最近琢磨着 “老瓶换新装”的 DIY玩法,把旧的平台转移到新的箱体里。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虽说是老平台,但还是先晒一晒配置:intel 酷睿i7 6700K、华硕Z170 DELUXE、宇瞻DDR4 黑豹内存、华硕1070显卡、散热器、联想SL7000 240G固态、金河田MUT1 静音机箱。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板U搭配:i7 6700K搭配上满满堆料的华硕Z170 DELUXE使用。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曾经的旗舰型主板,彪悍的16+4+2的22相组供电,给主板各个部位全方位的提供供电。纯白散热马甲也是这块主板的特色,和现在的华硕Z ?70 A系列最大区别就是相组供电上,还有用料上也是非常足的。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简洁而不失典范的板面布局。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旧的CPU散热已经各种灰尘了,恰巧朋友有个闲置的散热,就送给我使用,来自台系的快睿 CRYORIG H7散热器。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散热尺寸为:98*123*145MM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镀镍4热管散热底座。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宇瞻黑豹DDR 2400 2*8 16G内存,想当时还是700+的价格购入,再看看现在。。。呵呵呵。。。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宇瞻的内存时序和兼容性还是非常不错,用了那么久也没出过问题。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240G固态做为主运行盘,再搭配1-2块大容量的机械硬盘。联想的固态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读写速度也过得去。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2年历史的华硕ROG 1070 8G显卡。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丰富的输出显示输出插口。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台企的散热做工还可以,装上去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老平台独有的魅力,现在的板子弄得花里胡哨,各种花纹和灯,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朴实的年代感。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因为个人实在对光污染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这次选择了这款金河田MUT1静音机箱。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SPCC 黑化钢材做为箱体的主用材料,前置面板也是金属感满满的银色烤漆金属面板。整个箱体看起来相比于硬塑材质的面板更有质感。MUT1静音机箱不是采用主流的玻璃侧透,左右侧板而是采用质感更好烤漆SPCC黑化侧板。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箱体的长宽高尺寸分别是:473*205*490mm。典型的主流ATX分仓箱体架构,主板兼容ATX、M-ATX、MINI-ITX三种主流板型。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箱体部件尽量以静音和性能为主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金河田MUT 1 机箱CPU散热器限高160mm以下,这次的散热高度为145MM,放进机箱里绰绰有余了。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箱体显卡最长支持40cm以下,华硕ROG 1070 8G显卡为三风扇长度为33MM也不能塞满机箱啊。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拆开前置面板,可以清楚看到前置3*120MM(360MM)冷排/散热风扇安装,安装空间还是非常足的。3个静音风扇也是安装得轻松自如。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上置采用的是开窗式的散热架构,而不是传统静音机箱的封闭式上置盖板,也是3*120MM静音风扇的散热布局。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三仓分离独立的布局,使得风道的对流性还是很充分的,上置和前置3*120MM,下置半开式电源仓盖板也是可以独立安装3个120MM风扇的,使得整个箱体包括后置出风口,一共可以给机箱提供10个风扇散热安装,箱体内部提供的散热很“残暴”。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上置磁吸式防尘网和前置面板内部都采用了吸音能力更强的细棉。这样的设置不单增强了防尘性,又增加了吸音功能。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左右侧面板拆装后可以看到,里面使用的吸音面料采用的吸音能力更好的吸音棉,这种吸音棉的材质应该是应用在高速公路上的高分子树脂来制作的。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万万没想到,这款CPU底部还带灯,没事,静音侧板盖上啥也看不到。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从这次拆解与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金河田MUT 1机箱新的分仓箱体架构使安装硬件更加得心应手,过程中没有收到太多的限制,质感满分的全SPCC钢材面板做为主要材料的箱体设计,立体的3*360MM 10风扇散热布局使本来是静音机箱的“散热短板”问题得到大大增强改善。分布均匀的高分子吸音棉即使安装7个风扇也基本听不到风扇和配件共振发出的嗡鸣噪音,使得自己的老部件又焕发了新的活力,再战3年也是毫无问题了。

旧平台“换新”记,装套无光静音主机给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