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與傅是同姓嗎?

傅建輝1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困擾了很多姓傅的人的問題。因為這個事情也同樣困擾了我,每一次有稿費單子寫錯我名字,讓我不能順利領到稿費的時候,我都會痛罵當年那些沒文化又不會寫字的戶籍辦理員。



傅與付原本是不同姓的,甚至在人口普查時都是按兩個姓來劃分的。但是,在1956年,我們推行了簡化字,這一簡化便使得我們這個姓以及其他幾個姓都出現了問題。簡化的問題使得付可以代替傅字來使用。兩個連意義都不一樣的字被混為一談不說,更沒有考慮到做姓而言,這是不能更改的。

然而,在那樣的一個瘋狂的時代裡,人們不僅做了這樣的更改,甚至所有的公務員在填寫戶籍的時候竟然都不會寫傅字,認為這是個繁體字,竟通通給寫成了付。這就讓姓傅的人一夜之間改成了姓付,造成了如今傅與付之間的很多問題。



在今天看來,傅與付應該被歸為同一個姓。因為很多姓傅的人被人為得歸到了付姓裡,因此,當全世界的傅姓人到山西平陸祭祀傅説老祖的時候,傅與付姓乃至於很多改姓傅的(如滿族富察氏)等等都在一起祭祀,都認同同一個老祖,這也成就了我們“天下傅姓是一家”的說法。



當然,如今在辦理戶籍的時候,很多付姓的人都可以把以前改錯的姓給重新改回來。如今全國姓傅的人有800多萬,並不算是小姓。因而,在傅與付的問題上,整個宗族之間能夠達成一致,也說明了我們是有認同的。


傅斯鴻


本人最有權威和資格回答這一問題。

因我本人就姓傅。

付與傅是否同姓,別的地區我沒有具體考證,不好說。反正整個山東臨沂地區傅和付是同姓,且同宗同族。很多就是同一父母。

不怕大家笑話,我同父同母弟兄仨,姐妹仨。我排行老大叫傅佔X,我二弟叫付文x,三弟叫傅文x。三個妹妹,有兩個叫傅文X,一個叫付佔x。很明顯,兄弟姐妹六人中,姓字上有4個″傅"和2個″付"。輩字上有兩個佔和4個文。

凡是帶″傅"字的4人,一畢業都在外地工作,所有個人檔案,資料上的姓名都嚴格按照傅氏家譜填寫。用的都是″傅"。輩份上的″文"和″佔”兩字在家譜中通用。

把"傅"寫成″付"的兩個人,一直在農村務農,過去農村戶籍都由大隊會計管理,大隊會計為了省勁全把″傅"換成了″付"。

這種現象在整個臨沂地區的傅氏姓名中普遍存在。

出現這種混亂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姓傅的絕大數人習慣用″付”代替"傅",自圓其說是簡體字,實際上″傅"根本沒有簡化字,嚴格說“付"是″傅"的錯別字。自已亂用都不在乎,外界更是用的得心應手,順其成自然。

第二原因是實際書寫應用中為了省勁造成的。

2003年,當地傅氏家譜增編,臨沂地區的總譜在蘭陵縣(當時還是蒼山縣),從臨沂遷往外地的一些傅氏支脈代表,相聚在今蘭陵,其中有籍貫是山西崞縣的傅全有,(原蘭州軍區司令員,原解放軍總參謀長)。面對臨沂地區實用中很多人把″付"與家譜中的″傅"混用的現象,深感困擾,其問題面之廣,量之大,時間之長,時間可追朔到建國初期的文化掃盲運動,為了好認好寫提高掃盲率,不僅把"付"當成″傅"的簡化字,還把″位"當成了“魏"的簡化字,把″嚴"當成″閻"的通用字等等。不僅農村亂用,就是很多單位也如此。不僅臨沂出現這種現象,很多省,市,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這種現象己成為歷史,無法糾正了。因牽扯麵太廣,量太大,時間跨度太長,不僅戶籍管理嚴格不好改,還有教育部門的學歷,人事部門的組織關係,單位的工作關係,社保部門的五現一金。還有結婚證,駕駛證,退休證等等,簡直是牽一法動全身。既然改變不了現實,那就改變百家姓史,在百家姓的演變中,多了一個新的註腳,不僅是傅姓。

牽扯到家譜與戶籍管理,不禁想起過去農村對戶籍管理的混亂現象。

過去農村戶口管理就是大隊會計給每人建立一個戶口紙卡片,相當於現在交際中的名片大小。上面填寫著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日,管理非常隨意,比如,有哪家大齡男女青年沒有對象了,為了瞞歲(我們當地叫縮歲,就是將年齡改小點的利於對象)。70年代末農村在外工作的單職工退休,允許其子女有一個可以接班按排工作,超過規定年令的也瞞歲,都是自己到辦公室找出自己的戶籍卡片隨意修改年令。對當時或搞對象,或接班工作的問題解決了。可現在退休年令也自為的推遲了,村民滿60歲就領養老補貼,每人每月90多元,而這些瞞歲的人不旦領不到,還得每年都交社保錢,悔不當初了。

大隊會計不僅亂改姓氏的字,也間接的給改年令瞞歲。


魯南觀點


傅與付同音,據《當代百家姓》載,1989年,國家語音文字工作委員會漢字處對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57萬多人的姓氏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統計,在前200個大姓中,傅姓居59位,付姓居133位。在另一種統計方法中,付姓居85位,傅姓居106位。但書中又說明,兩姓之間有可能是因為寫法不同而把一個姓氏一分為二。

在我國關於姓氏源流的典籍中,罕見關於付姓姓源的記述,而傅姓的來源主要有三支。一是出自商朝宰相傅說(音悅)。相傳商朝高宗武丁依靠出生於傅巖這個地方的聖人傅說的輔佐,成為商朝的“中興之主”。傅說興商有功,其後人以傅為姓,尊奉其為祖先。二是出自黃帝裔孫大由之後。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書記載,大由在周朝時被封於傅巖,子孫以地名為姓,姓傅。三是傅姓中有一些人出自賴姓。傅姓在歷史上形成了北地、清河兩大郡望以及雙鳳等著名堂號。將“付”字誤以為是“傅”字的簡化字,故錯把“傅”字寫作“付”字,這種現象在很多地方出現過。

雖然據《姓氏考略》援引《姓纂》說,其族人當為“鄭人史付之後”,歷史也不為不久。但是,不僅“二十四史”無一例“付”氏傳略的記載,連20世紀20年代編纂的收有“傅”姓人氏176例的《中國人名大詞典》裡,所收“付”姓者也僅有一位叫“付吉”的人。

姓氏學界普遍認為付姓出現較晚,如徐鐵生《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認為“付”姓最早見於元代。其實這些說法也未必。為何我這樣說,因為姓氏辭典編撰者大多依據文獻,而依據金石這個結論未必正確。

古璽中見付姓。張亞初《商周金文姓氏通考》中雲:金文付氏始見於商代。雖然樣本數僅一例,但也不能輕易否定。

《漢印文字徵》8.5見付姓。唐代房山石經中亦有見。

傅姓與付姓是歷代並行不悖各自發展的兩個姓。

“付”,確實做了幾天簡化字,但對應的是“副”,而不是“傅”。不過,那是1977年12月公佈,而不到一年就被教育部通知停止使用的“二簡”中的事,早已不足為訓。幾十年來一些工具書,特別是具有權威性質的字、詞工具書的不規範釋義,也在某種程度上對這種現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就是造成把姓氏字“蕭”誤書為“肖”以及“傅”誤書為“付”的原因。

那些認為傅與付是一個姓的說法是十分錯誤的。


濁世清風


嚴格的說付與傅不同姓,但現實中很多付姓其實是傅姓改過來的,所以這部分來說也同姓。付不能簡單說是傅的簡化字,付是一個古字,很早就有的,金文說文上均有此字,表支付,交付之意。歷史上也有付姓人,也是一個姓,但數量遠不及傅姓。傅姓是目前很多傅和付姓的本姓,原因主要是二簡將傅簡化成了付,雖然後來廢止了,但後患一直流傳下來了,在生活中和基層派出所大量的人將本來的傅姓寫成簡化的付。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付的繁體字是傅,對那部分簡寫過的姓來說是這樣,但二簡廢止後,付和傅是兩個沒有關係的字了。所以現在混亂了,如果簡單的說付的本姓就是傅,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正確,但也不能忽視付姓的本來存在。所以得靠自己查族譜問祖歸宗才能確定究竟是姓付還是傅。


低調d土匪


本人姓付,祖上自湖北麻城遷徙至九江德安縣,至清朝早期遷徙至九江縣城子鎮。傅(現簡寫成付)氏輩分歌;宣自曰安中,肇夫一代宗。國人其允應,溫良汝正崇。懋思維紹述,善學立登榮。行義達經濟,觀光獻至公。忠孝傳家寶,詩書啟雲龍。朝廷方有道,萬世永昌隆。


薯粉吧


付字,代表交,給,的意思,還可以做量詞,同副字相同,如一付手套,一付笑臉。而傅字,有輔助,教導人之意,如師傅,付與傅雖說同音但不同意,用在姓氏上兩個字的含義不相同,所以說付與傅同姓不能成立。


貽生


本人現在的姓是付,原來家族一直是傅,因為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全國全面實行簡化字,為了響應號召,絕大多數傅都簡寫為付。據研究百家姓的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說法,付並非姓氏,故一般情況下,付與傅同姓,付是傅簡化而來。


輕風5


沒有歷史淵源,且有部分族譜可靠證據證明“付”由“傅”簡寫而來(不是簡化字),可以認為兩字為同一姓。如果尊重傳承歷史,可申請戶籍更正,或為避免各種麻煩,從下一輩起名時更正。與此情況類似的姓有:

1.“蕭”簡寫為“肖”,這個已是共識,多人已更正。

2.“閻”簡寫為“閆”,也有部分人更正。

3.“麴”簡寫為“曲”,這個姓最悲催,只剩下百家姓裡存在了,所有的後人都已改為“曲”姓,只有臺灣幾個人還姓“麴”。


東方都


湖北襄陽這裡是同姓。主要是文革期間推行簡體字,慢慢寫付姓的人就多了。其實在我上班開始時還寫的是姓傅,後來我爸我哥也寫姓付,就也改成姓付了。我在父親墓碑上都寫的是傅,現在身份證都改成姓付了。我們湖北襄陽這裡大部分姓傅都改成姓付了。


隨歌飄揚


不是。但為了省事,許多都統統寫成“付”了,我姓“傅”,從上小學到參加工作,不管我怎麼強調自己是“師傅的傅”,別人都給我寫成“付”,久而久之,自己也圖省事寫成“付”,現在想改也改不過來了,現在想來又好笑又好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