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除玉米丫子费时费力,增产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行为还是不要了

纵观大家的观点发现很多都是赞同掰除玉米叉子,不过既然赞同掰除玉米丫子就要拿出具体的数据来,没有数据支撑显然不具备说服力!在此之前科学兴农就玉米丫子的问题曾经进行探讨,已经明确指出,如果掰除玉米丫子并不会起到增产的作用,而保留玉米丫子甚至可能会增产。

掰除玉米丫子费时费力,增产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行为还是不要了

而本人查阅相关研究也依旧支持该结论。下面就该问题做一下详细解读,也避免大家看到这样的问题再纠结,同时也为了消除个别人的误导。下面让咱们回到科学的轨道,依照科学实验的数据,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玉米分蘖的产生

所谓的玉米分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玉米丫子或者玉米叉子,其实这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种正常现象,像我们所见到的小麦、水稻都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在野生玉米中,玉米分蘖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但是随着人类的育种选择,分蘖的能力越来越弱,分蘖强的植株已经逐渐被淘汰了。

掰除玉米丫子费时费力,增产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行为还是不要了

分别这一特性除了基因型之外,而今的品种来说基本上能够影响到分蘖的因素也只剩下环境了,像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施肥的多少以及病虫害等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来说已经不再由我们所控制,毕竟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密度越大植株植株的养分越少,分蘖也越少;苗期基肥过多营养过剩促进分蘖的产生;病虫害的时候生长受到障碍,也会促进分蘖。)

掰除玉米丫子费时费力,增产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行为还是不要了

分蘖同产量的关系

一般的看法是玉米分蘖的产生会由于分蘖同主体玉米竞争造成主体营养供给缺乏,从而使得主体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而造成减产。甚至人们认为分蘖不掰除的话会造成30%的影响。

真的是这样吗?科学兴农查阅了一些最新的科研研究实验,不过事实上来说却并非如此,比如说分蘖增可以增加光合,储存更多的干物质,能够为植株带来积极性作用。

根据李海弘的研究发现分蘖虽然对主茎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分蘖却能够积累更多的干物质,反而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

而在玉米穗子位置看,进行分蘖处理的玉米穗子会更高,而没有处理的玉米穗子位置相对偏低。但是通过对产量方面分析发现,是否处理分蘖对于产量并没有什么影响。

掰除玉米丫子费时费力,增产效果也不好,这样的行为还是不要了

而与之类似的结论在张小伟、阿布杜热合曼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无论何种种植密度去除玉米分蘖均没有实现增产的愿望。并且掰除玉米丫子费时费力还无法取得增产的效果,这样的行为还是不要了。虽然这样的结论同大家的理解有些不大一样,但是该结论并非一家研究如此。种田还是要科学指导为准啊!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参考文献:李海弘.玉米不同密度下苗期分蘖处理对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7,35(04):125+128.张小伟.玉米分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分析[J].农村科技,2017(10):19-20.阿布都热合曼·肉孜,王志贤.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17,40(0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