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揚鞭自奮蹄——記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雙擁辦主任王業發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但他在為做好本職工作無私地奉獻著;

他沒有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但他為雙擁創建的點滴進步引以為豪;

他沒有驚世駭俗的豐功偉績,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驕人的業績……

兒時就有當兵夢。工作後,從公安幹警到區宗教局局長,從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到區委統戰部副部長,30多年來,儘管工作崗位在變化,儘管擁軍的時間、任務、地點一次次不同,但是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出主意,想辦法,抓協調,促落實,心繫軍人、為軍人及其家屬排憂解難,合力縱推雙擁工作,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的情懷一直未變。他,就是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雙擁辦主任王業發。

有一種理念叫做認真

杏花嶺區是省會太原中心老城區,地理位置重要,歷史文化悠久,雙擁工作有著優良的傳統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此前,部分退役軍人轉業後,因各種原因未能享受到相應待遇。各級政府想方設法解決處理。但因問題繁雜,不具統一性,形不成一套完整、可複製的處理方案。而太原市杏花嶺區對此高度重視,雙擁辦以人性化視角,因人而異,以真摯的情感和靈活的工作方法,千方百計為他們解決困難,不僅體現了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還與老兵們碰撞出幾何倍數的正能量效應。

不待揚鞭自奮蹄——記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雙擁辦主任王業發

2016年底,在全市如火如荼、積極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的進程中,在婁煩縣對口扶貧的杏花嶺區委統戰部副部長王業發,被組織調任該區雙擁辦主任,他工作履歷比較豐富,公安幹警出身,當過宗教局長,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生活中為人熱情,說話做事雷厲風行,粗中有細。新的起點,新的征程。從此,王業發從零開始,以抓鐵留痕的決心,踏石留印的力度,系統學習瞭解志願兵的歷史背景,查詢退役軍人的各種政策文件,吃準吃透文件精神,邊學習邊與老兵們接觸,以人性化、情感化的工作方式化解老兵們的不安情緒,與老兵們無障礙溝通,深入持久地抓好“雙擁”工作。

雙擁辦是該區對口解決退役軍人問題的部門之一。這些年一起走過的風風雨雨,讓這些退伍老兵已經把這裡當成了“孃家”,一有空就前來扎堆,互訴衷腸,互相鼓勵。他們對杏花嶺區為他們千方百計排憂解難的做法非常認可,對王業發這樣肯撲下身子實幹、能不畏艱難擔當的幹部很是欽佩,得到了部隊官兵、家屬、復退轉軍人、軍烈屬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1993年轉業的賈銀成,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拮据的生活,三次婚變,兒子年幼患病,每月至少需要1500多元的治療費用,雪上加霜的境遇,讓已年近六旬、面臨退休的他,曾經有過輕生念頭。王業發得知的情況後,經常找他促膝交談,主動協調各方幫他解決難題,打消了賈銀成輕生的念頭,他坦言:王主任為我守住了是他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年輕帥氣的王士斌,從江蘇參軍落戶太原,本是滿心歡喜,結果轉業後就下崗,使他一籌莫展,生活的磨難使他落入“抑鬱症”的魔爪。為解開他的心結,王業發無數次談心說教,談古人的人生智慧,講未來的生活希望,使他看到光明、重拾自信,快樂面對人生難題。下崗低收入的任建武,妻子退休工資少,女兒智障花銷大,他很自卑到不想見人,認識王業發後每週必去找王業發“訴苦”,王業發成為了他“心靈加油站”,他坦言:“見到王主任,心裡就敞亮了,見一次心裡可以舒坦好幾天”。

有一種精神叫做敬業

因事情複雜且沉積已久,杏花嶺區雙擁辦對老兵們遇到的多種問題進行了梳理分類,針對不同類別情況區別對待。特別是養老保險補交問題較為普遍。為此,王業發積極與相鄰區縣溝通,大範圍調研,跨區奔波9個部門,歷時20多天,解決退役人員馬小兵回遷安置住房難題;協調多個部門,解決了宋佃軍之妻的工作問題;跑了省市區等部門不知多少趟,為退役軍人楊風剛,攻克了法院執行難和工作無著落壁壘;利用自己多年工作中建立的人脈關係,解決了崔三保、孫玉明、薛銀輝等的生活難題。報銷養老保險問題較為普遍,在區委書記張磊親自推動下,王業發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深入調研,拿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議。2017年11月,杏花嶺區率先在全市實行區財政統一報銷,解決了退役人員的後顧之憂,……。這些年來,王業發總是把“不上臺面”的小事,當作安幫興國的大事,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逐步探索出一條退役士兵安置以全面推行自謀職業為主、安排工作為輔向以扶持就業為主、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養、退休、供養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轉變的路子,得到了退役人員的認可與讚賞。現在,雙擁辦已經成為了退役人員的“孃家”,成為了他們的“心靈家園”。

不待揚鞭自奮蹄——記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雙擁辦主任王業發

王業發始終把最可敬、最可愛的人掛在心上,動真情、辦實事,全心全意幫助解決優撫對象實際困難,提高他們生活質量。在個別問題上,他利用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惜時間和精力,千方百計為老兵們解決著一個個棘手的難題。劉東手持高級電工證書無法上崗,多年風風雨雨,走屋串簷,日子過得緊巴,至今未購置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起初我以為他是用空話搪塞我。”想不到王業發一趟趟騎著電動車,親自替他開證明跑單位辦理公租房手續,從沒有半句抱怨。2017年建軍節,劉東順利地搬進了新房。“看到老兵兄弟們風餐露宿,我真的很心疼!咱有責任解決他們的困難。”王業發說到老兵們,眼眶有些發紅。一年多來,王業發已協助退役人員邢明波、周國強、張福恆等10名老兵落實了公租房。

在王業發身上,有一種超乎常人的複雜問題簡單處理的能力。1996年姜迎春轉業被安置到中國航天集團太原通訊公司,單位拒收,生活困難家庭變故。為解決姜迎春的遺留問題,王業發與姜迎春4次進京,10次去單位,無數次電話溝通,以最大的熱情和誠意與責任單位協調,通過說政策、講人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單位給姜迎春爭取到補發20萬元生活補助費、補交了各種保險、安排工作崗位。王業發還兩次赴京20天,奔走於各部門來回十幾趟,落實了退役人員杜路軍工作事宜。使這位曾有14年軍齡、二十多年無人問津、落魄到“六無(無住房、無工作、無保險、無妻子、無兒女、無檔案)”的窘迫境地的老將軍後代,終於找到了“靠山”,尋回了自我。每當聽到他92歲老父親講“要相信黨和政府,問題終歸會解決”,王業發總是在心裡泛起一股暖意,鼓舞著我為黨、為人民做好工作的幹勁。一次一次告誡自己:要始終保持優秀共產黨員的風範,以務實過硬的作風、真摯的情感和靈活的工作方法,千方百計解決他們的困難,這樣才能仰不愧黨、俯下不愧民。

此外王業發還推動完成了難度極大的,杏花嶺區1898晉造文化創意園項目和15式119型遠程滅火系統建設等軍民融合工作。駐地部隊軍人家屬的就業、就醫,就學、體檢,慰問、聯歡,救濟、軍訓以及軍民共建等,總是謀劃在先、服務至上、力爭上優,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還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為烈屬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讓烈屬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贏得了駐地官兵的認可和讚譽。

王業發頭上沒有耀眼奪目的光環,身上沒有昂貴的服飾,給群眾的印象是樸實、溫和、靠譜,沒有架子,他是一個任勞任怨的杏花嶺區雙擁辦001號服務員,他以那種特有的細心和果斷,默默無聞的奉獻自己的力量和愛心。他始終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自己的使命,憑著一種對事業、對社會強烈使命感、責任感和誠信奉獻精神,用辛勤的汗水、智慧和人格力量,譜寫了一曲幹事創業、敬業奉獻之歌。

有一種追求叫做執著

雖然,老兵們轉業到地方遇到了各種困難。但他們大都有20年以上的黨齡和12年以上軍齡,政治素質強,個個身上散發著正能量。“我們都是可以把背部交給對方的兄弟。”直性坦蕩的劉東總是這樣比喻戰友情。

劉東在杏花嶺區雙擁辦協助下恢復了崗位。但如今已上崗工作半年多,卻因單位改制未領到過一分錢工資。多年前的一場車禍使他雙踝骨折,鋼板至今未取出。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劉東每天還堅持工作在一線,隨時待命檢修路燈,常常“上天入地”的徹夜工作,保證太原城市的燈火輝煌,被人們稱為“蜘蛛俠”。像劉東這樣不忘初心、華麗轉身的轉業軍人,在杏花嶺區正在下大力氣逐步解決。這都得王業發採取的一系列創新舉措。“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這些老兵,能在新的崗位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走好新的長征路。”王業發介紹說。

不待揚鞭自奮蹄——記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雙擁辦主任王業發

劉東的故事,是杏花嶺區堅持優待撫卹政策優先的一個生動事例。“老兵們不僅在精神上要受到尊重,生活上更要過得體面。對於退伍軍人的優撫,我們堅持一個都不少。”王業發動情地說,首先,國家及省市的政策“一個都不少”,確保條條落實到位;其次,該優撫的對象“一個都不少”,決不讓一個老兵受到冷落。

“我們的日子不好過,但比我們弱勢的群體還有很多。”馬小兵習慣用辯證思維看待問題。去年4月,老兵們自發組織到太谷縣範村鎮范陽嶺村看望一對農民夫妻收養的16名殘疾孤兒,大家紛紛慷慨解囊為其送上了價值2萬元的生活必備品。

得知這一善舉後,杏花嶺區雙擁辦再次將愛心接力。2017年建黨節之際,杏花嶺區雙擁辦組織老兵們再上范陽嶺村,大家重溫入黨誓詞,重新感受組織生活,陪孩子們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節日。

老兵們的愛心悄無聲息的在延續。去年的10月21日,正值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杏花嶺區雙擁辦組織部分軍轉老兵前往婁煩縣東塔溝村進行扶貧慰問,大家和村幹部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為農村脫貧出謀劃策,慰問貧困老人。時時不忘初心,處處深入人心。“只要是公益活動,老兵們從來都是一呼百應。都是有十幾年兵齡的老黨員,黨性覺悟高,組織修養強,況且大部分來自農村,對農村有一種天然的感情,對農村扶貧更是熱情高漲。”王業發興奮地說。此次扶貧後,天氣急劇轉冷,老兵們時刻牽掛著當地的群眾,時隔月餘,12月2日,再次來到東塔溝村,為貧困戶送上了過冬的衣物,解決了村委會“空調一年多睡大覺”、駐村幹部凍得無法工作的難題,大家凝心聚力、主動作為、各盡其能,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貫穿全年工作始終,堅持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雙推進,主動對接自己的人脈和社會資源,用招商引資的方式幫助該村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東塔溝村群眾早日脫貧,走上康莊大道。“我們幫扶群眾脫貧,群眾激勵我們前行。”王業發是這樣概括的。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王業發風雨兼程一路默默走來,心中一直懷有一個信念,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太原市杏花嶺區用感情和責任,激發退役老兵們就像當年在軍營一樣,時刻綻放著軍人的風采。王業發先後深入基層組織召開各種座談會、研討會、交心會、聯誼會等30餘場次,開展軍民共建活動20餘次,發表文章9篇,收到錦旗5面,雙擁辦成為了軍民同心橋,為杏花嶺區軍政軍民團結、雙擁創建、社會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雙擁工作永遠在路上。”該區雙擁辦主任王業發動情地說。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雙擁幹部應有的品行和境界,成為老兵們心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張東虹 賀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