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住房「僧多粥少」陷尷尬 房價望洋興嘆單靠高考能改變嗎

一線城市住房“僧多粥少”陷尷尬 房價望洋興嘆單靠高考能改變嗎

今天,975萬年輕人走進了高考考場,為改變命運而奮鬥。

今年,中國最富改革活力的深圳也啟動了二次房改,為試圖改寫中國歷史進程而努力。

如果4年之後,當他們以北大、清華、人大的畢業生身份來到深圳,卻面臨著這樣一個死結:市場化商品住宅房價沖天,要麼就是住在遠郊,孩子很難上重點小學整天擔心階層下滑,要麼就是蝸居關內,處於中產鄙視鏈的低端,日夜被富人異樣眼光看待。他們還有勇氣闖蕩一線城市嗎?他們還會懷念當年高考的豪情沖天嗎?

別笑,這不是小說的情節,而是一件可能會發生的悲劇。

一線城市住房“僧多粥少”陷尷尬 房價望洋興嘆單靠高考能改變嗎

01

6月5日,深圳出臺了新的住房方案。

17年,建幾十萬套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力度不可謂不大。

我們絲毫不懷疑深圳實施“居者有其屋”的決心和魄力,但是當所有人為此歡呼的時候,我們仍不得不潑下冷水。中心城區已經沒什麼地了,盤活存量用地談何容易,每一次的三舊改造、城市更新,莫不是一場堪比長征的談判。要讓未來湧入的幾百萬人口都有新房住,只能是把這些人儘量的、大部分的安排到關外、市外去。

增加建設用地,實施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住房開發模式,突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建設大型安居社區。

開展城際合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推動建立都市圈城際住房合作機制,結合軌道交通和產業佈局,在臨深片區開發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這幾個區全部都是關外,深汕特別合作區、臨深片區則都在市外。

不管你是月入上萬的程序猿,還是操著中南海心吃著地溝油命的媒體人,來了鵬城做深圳人,通通都要上班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

掏空身體不說,下一代的未來也可能被掏空——這些遠郊區的配套公立教育水平,都遠遠落後於市中心。除非你願意掏出十數倍、數十倍於公立學校的費用,去讀貴族私立學校,否則你的孩子就會與一大群住不起市中心的務工人員子弟擠在一個教室。房子是有了,麵包也是有的,但是孩子卻可能輸在了起跑線上。

02

就算有一個留在關內的口子,也不是給普通中產開的:

方案提及,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符合規定的自有用地或自有用房,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這個年頭在市中心有一塊自有用地,面積足以拿來蓋房,並且還捨得打骨折賣出去的,大抵都是當年政府無償劃撥出去的,拿到這種地的是什麼單位?用腳指頭想都知道,各種“局”,各種“院”,各種“中心”……

這些企事業單位拿著自家的地,蓋房賣給自家職工,是不是很熟悉的味道?完全是90年代初福利房的配方啊。只有靠近體制的人群,才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想當年,畢業一同來深的同學有的選擇去私企幹,每個月工資兩萬,熬了七八年還是買不起房,只能以六折的價格發配遠郊輪候,能不能排上號還不知道呢。

另一個同學沒有遠大志向,去了一個暮氣沉沉、工資幾千的單位,結果遇上二次房改,後代留在了關內,一路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

兩個家庭的命運從此日月旋轉。

這種腦洞,做編劇的都想不出來啊!

二次房改後的深圳將是這樣的深圳:市場化商品住宅專屬上層中產階層,或者是能夠狠下心榨乾六個錢包、半輩子欠債的人,而且這種房子會越來越貴,普通中產就是住政策性、保障性住宅。

兩種住宅涇渭分明,形成兩個獨立的交易市場。而且市場商品住宅肯定是配以最好最頂級的公共教育資源,沒有這種標配,一平方十萬的房子,憑什麼上層中產會去買?上層中產不買,政府的土地財政又該怎麼辦?

別跟我扯什麼品質、豪華裝修,一平方十幾萬的房子,最大的溢價根本不是來自房子的質量本身,而是腳下那塊地的超級昂貴。如果沒有特別誘人的附加值,比如優質學位,上層中產不會傻到為這種溢價埋單。徵求意見稿雖然也說了,堅持新建住房與市政公用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給你新建住房,再給你新建個學校,這都是不是問題。但也只是包你有學校讀,不包你有好學校讀。如果老牌的、重點的公立學校願意來建個分校那最好,大家一起來搖號,運氣好的,上的學校就跟總部差不多。如果它們不過來,那就沒轍了。

03

一個產權紅本本,不單單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居住問題,還關係到孩子的一生前途,以及整個社會能否打破階層固化。除了本土原住民外,要拿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就必須買到學區房。對上層中產來說太簡單了,對普通中產來說,就比西天取經還要難。這就是戶籍制度衍生出來的不公。唯一能夠讓窮人也享受到同等優質教育權的,是中央大力提倡的租售同權。不管售,還是租,只要為這座城市作出實在貢獻的,都能享受到城市給與的同等愛。

我不去遠郊,市中心租套房坐等租售同權落地還不行嗎?

嘿嘿,在這份號稱中國第二次房改的方案中,深圳已經直接回避了租售同權的問題。連獨立經濟學者馬光遠都直言 “泛泛而談”、“重大突破實在太少了”、“令人失望”。北京、上海、深圳堪稱全國最標杆性的城市,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具有廣泛的示範性意義。其中深圳的歷史包袱最小,利益集團的阻力最少,改革的銳氣也最強,但在這場為國實驗當中,也沒有拿不出的解決途徑。

這是為什麼?僧多粥少啊。好的教育資源就那麼多,全部開放出來,原先就高價接盤了學區房的人還不鬧翻了天?

向來以改革著稱的深圳,都沒有勇氣打破這種歷史遺留難題,也就更別指望其他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了。所謂租售同權,至少短期之內是不太可能真正落地的。不管你逃離北上廣跑到哪裡,這條路始終是被堵死的。

04

幾年前,深圳出臺政策說:開發商建設的商品房,必須配置一定比例的公租房或者安居房。在這場浩浩蕩蕩的二次房改中,相信也有少部分普通中產,得以肉身留在關內。不過,他們很可能會面臨一場由房子引發的內戰。早前的案例就有深圳龍崗信義金御半山地塊。

去年8月,832戶商品房業主拉起橫幅,拒絕公租房共享小區車位、游泳池、花園等公共資源。他們指責,另一邊是“公豬戶”、“野蠻人”、“社會蛀蟲”,只花幾千的租金就能享受業主用血汗錢買來的公共服務。租客則認為業主是“仇窮”、“把人當二等公民”。

其實,深圳的公租房入住的要求並不低,要麼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要麼是有戶籍卻還買不起高檔小區的人群,怎麼算都是預備中產或中產邊緣,沒戶籍的外來務工人員根本連申請機會都沒有。同一個小區,不同的世界。相對貧富的地位拆散了曾經的中產聯盟。同樣淪陷的還有萬科公園、萬科翡麗郡……未來十七年,這個名單還會持續增加。

請做好心理準備,內戰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場劇烈震盪,其實也是這個國家為過去二十年房地產畸形發展留下的歷史遺賬,所埋的單。要麼遠郊孩子很難上重點小學,要麼蝸居關內處於中產鄙視鏈的低端。今年的975萬高考生,四年後將會有幾十萬人來到深圳,他們所面臨的抉擇,很可能就是這樣的死結閉環。當然,我們也不要太悲觀地看待這個問題。上述悲劇只是最壞的結果。

深圳的二次房改,比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還要早一步,放眼全中國都是最有魄力的。這是它艱難的一次探索,而中國早已習慣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成長中消滅問題。

有些事,就留待下一代人的智慧吧。

一線城市住房“僧多粥少”陷尷尬 房價望洋興嘆單靠高考能改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