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良渚神徽被稱為中國的“斯芬克斯”,這個謎一樣的圖案以“琮王”為代表(圖1):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1

“琮王”為一枚黃白色的方柱體玉琮,內圓外方,高8.8釐米,重13斤,帶著有規則的暗黃色瑕斑,出土於著名的餘杭反山墓地,目前為為著名的餘杭反山墓地,為浙江博物館藏品。

良渚神徽紋飾的特點是:獨特繁縟——神人獸面像,上部為人形的神,由淺浮雕的人面羽冠和細陰線的雙臂組成,下部則為獸形的怪物,由淺浮雕的獸面和細陰線的利爪構成,那個架勢,猶如神人駕馭著怪獸。

良渚神徽有兩個不可思議:其一是這個神徽圖案不僅玉琮上有,在象徵權力的玉鉞上,以及貴族使用的三叉形冠飾、錐形器、項飾的玉璜、穿著點綴用的玉牌飾等器物上都有這種紋飾,而且造型一致;其二是在良渚緣起到消亡的1000多年時間裡,這個神徽圖案貫穿始終,雖然在細枝末梢上有些差別,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的圖像形態沒有變。這支史前文明對圖騰或者說族徽標識高度一致的強化意識,估計在銀河系範圍裡也是首出一指了(開個玩笑啦)。

良渚神徽有“標準”圖式也有“簡化”圖式,有神人獸面紋,也有單獸面紋的(圖2),甚至實際考古發掘中發現,單獸面紋神徽的數量要超過神人獸面紋神徽的數量。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2-1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2-2

如何鑑賞良渚神徽?則要了解紋飾的製作工藝、製作工序,“知其所以然”方能更加確切地理解神徽的神韻之由來。良渚神徽由淺浮雕和陰刻線組成繁縟的紋飾,吳棠海先生《中國古代玉器》相關介紹是值得我們細細揣摩一番的。

吳先生根據出土半成品實物推定,良渚紋飾的雕琢分為三個工藝階段(可不是憑空想象噢):

第一道工序:管鑽定位。

良渚神徽傳神在獨特的眼睛,其製作的第一道工序的第一“刀”也是從眼睛著手,在器表選定的位置以小型圓管鑽磨一對圓凹痕,作為首面眼睛之“睛”,完成全器的雕刻“定位”。下圖是江蘇省吳縣草鞋山出土的“冠形器”實物(圖3),證明最初的“定位”工序(圖片來源《良渚文化玉器》圖116)。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3-1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3-2

第二道工序:浮雕五官。

在首面雙眼定位的基礎上、雙睛定型深刻,再以淺浮雕法(淺琢法)製作出橢圓形眼眶、拱形鼻樑及橫闊的大嘴,眼眶周圍及鼻、嘴外圍用“去地法”顯現出初步的浮雕輪廓。下圖是江蘇省江寧縣晷廟出土的“冠形器”實物(圖4),證明“浮雕”工序(圖片來源《良渚文化玉器》圖113)。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4-1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4-2

第三道工序:完成琢紋。

在浮雕輪廓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去地法”減地,突出面部五官造型,其中眼眶又琢成特別的外深內淺狀,神韻畢現,完成浮雕。然後在浮雕的獸面內部及下方以“尖利器”刻琢繁密陰刻線紋,完成紋飾琢制。下圖是這件事餘杭縣反山墓出土的“冠形器”實物(圖5),證明“琢刻”工序(圖片來源《良渚文化玉器》圖115)。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5-1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5-2

瞭解良渚紋飾工序,有助於我們鑑別真偽。同樣一件“良渚冠形器”(圖6),浮雕部分僅僅只有眼睛而不含鼻樑、嘴巴;紋飾部分隨意而散漫——如果遇到如此的“良渚”器,可能難免要疑竇頓生了吧。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6-1

古玉學步(69):浮雕陰刻良渚紋 工序嚴謹如傳神

圖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