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泥腿子」工作隊的「泥巴活」

娄底:“泥腿子”工作队的“泥巴活”

陳浩平(左)在進行山塘清淤。

紅網時刻記者 譚衛豐 通訊員 楊勝華 婁底報道

“泥腿子”幹“泥巴活” 貧困戶奔小康路

第一次見到陳浩平,是在漣源市橋頭河鎮湖田新村。正值當午,烈日炎炎,為了趕進度,他正緊握著高壓水槍,與臺班的同事一道在汙泥遍佈、雜草叢生的臭水塘裡清理垃圾、沖洗淤泥。

陳浩平是湄江鎮白石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漣源興達農業水利服務合作社三甲防汛抗旱搶險應急農民服務隊的一名隊員。和陳浩平一樣,隊員梁正華、盧萬和、廖知平等也是村裡的貧困戶,地地道道、老實巴交,熱心公益的農民。

“有人笑話說我們是‘泥腿子’在幹‘泥巴活’”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環境變好了,收入增加了,群眾滿意了,我們也就開心了。” 陳浩平指著剛剛脫下的近20斤的工作服以及沒有一根幹紗的衣服告訴記者,雖然工作很累,但卻是收穫滿滿。通過努力,自己一年能拿到近3萬元的收入,現在家裡已經建了新房子。早在2017年初,他和其他8名同事一起主動申請了脫貧摘帽。

娄底:“泥腿子”工作队的“泥巴活”

清淤前的荷葉塘。

娄底:“泥腿子”工作队的“泥巴活”

清淤後的荷葉塘。

“臭水溝”變“清水塘” 舊磚廠成水稻田

如何精心描繪美麗中國的婁底畫卷,實現美麗鄉村天藍地綠水淨?三甲鄉荷葉村荷葉塘的驟變成為婁底美麗鄉村建設最真實的寫照。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荷葉塘進行實地採訪。在這裡,記者看到荷葉塘裡碧波盪漾、水草萋萋,水質清澈見底,時有魚蝦嬉戲。

村民梁經求告訴記者,以前的荷葉塘水體發黑、淤泥堆積,農忙時用來洗腳都嫌髒,更別說挑回去洗衣服了。經過專業清淤後, “臭水溝”已經徹底變成了“清水塘”。“以前魚塘每年的承包費是600元,今年一下子就漲到3600元,村民還都搶著要承包。”梁經求說,這是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豐收”。

在幾公里以外的陽硐村,記者看到近40畝的水田裡禾苗鬱鬱蔥蔥,兩旁的水渠煥然一新。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在兩個多月前,這裡還是一座夾石遍地的廢棄磚廠。為了退廠還田,還老百姓一片青山綠水。今年5月,防汛抗旱搶險應急農民服務隊主動接招,把廢棄的廠房土地精心平整後,再將山塘裡清出來的淤泥作為土壤肥料覆蓋在上面,將其改造成為肥沃的水田。6月,當地村民就在新開墾的水田裡種上了水稻。“原來不要了的爛淤泥現在成為了搶手的‘積肥寶’,既清了塘,又肥了田,真是一舉兩得。”當地村民笑道。

娄底:“泥腿子”工作队的“泥巴活”

昔日廢棄磚廠。

娄底:“泥腿子”工作队的“泥巴活”

如今肥沃良田。

山塘清淤 擦亮美麗鄉村的“眼睛”

“假如附近的山林或者民房起火了,最近的水源在哪裡?肯定是村裡的山塘!” 漣源興達農業水利服務合作社負責人梁迪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山塘清淤不僅可以發揮美化環境、服務農業、發展產業以及脫貧致富等作用,在防災減災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所以山塘清淤既利國利民,也勢在必行。

自2008年創建以來,梁迪華所在的合作社就為漣源、新化、冷水江、婁星區等各縣市區22個鄉鎮60多個村組完成山塘清淤2000多口,清出淤泥100多萬立方米,增加有效蓄水量80多萬立方米。在2013年特大幹旱和2017年夏汛秋旱期間,已完成山塘清淤的地區幾乎沒有出現任何山洪災害、水土流失的情況。由於成效明顯,漣源興達農業水利服務合作社也成功入圍國家水利部評選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組織名單。

下一步該如何更好地打造發展水利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助力山塘清淤的“婁底模式”?婁底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梁相林有些自己的的思考,他認為,可以通過規劃引領、政策支持、金融扶助、任務統籌、有效管護等方式支持每個縣市區組建3-5家水利服務農民合作社,併力爭用5-10年的時間完成全部的山塘清淤任務。

“山塘就是鄉村的眼睛,山塘清淤就是鄉村的‘亮眼工程’。眼睛擦亮了,炯炯有神了,鄉村自然就更加美麗了。”三甲鄉荷葉村村民由衷地感慨道,“‘看得見美麗,記得住鄉愁’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也一定會很快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