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這話有依據嗎?

農夫也瘋狂


“早立秋”、“晚立秋”的歧義解釋!

農村俗語“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這話有依據嗎?


“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的意思

“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這句俗語應該是“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翻版,但是,要比“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好理解的多了。他直接把“立秋”定在了“早晨”或者是“晚上”所產生的效果上,一目瞭然,意思是說,早晨如果立秋,天氣就會涼颼颼的;晚上如果立秋,天氣還會熱上一陣子的。能夠熱到什麼程度,農民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就是“能熱死老牛”!

“早立秋”、“晚立秋”的歧義解釋

這句俗語是古代陰陽合曆計時的產物。對於“早立秋”、“晚立秋”的解釋是有歧義的。

第一種解釋:正如題主的“早晨立秋”、“晚上立秋”。

第二種解釋:“早立秋”是指陽曆已經“立秋”了,陰曆還沒有進入孟秋七月,這就是“早立秋”;

“晚立秋”是指陰曆已經進入孟秋七月了,陽曆還沒有立秋,這就是“晚立秋”。

孟秋就是秋季的第一個月,也就是農曆七月。那麼,按照這個定義對這句俗語的解釋就是:

陽曆已經“立秋”了,天氣已經退涼了,陰曆還沒有進入秋季的頭一個月,那天氣就是涼颼颼了;

陽曆還沒有“立秋”,天氣還沒有退涼,陰曆已經進入秋季的頭一個月了,那天氣還會熱上一些天的。

那“立秋”是什麼意思呢?“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陽曆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知道了“立秋”的含義就是“暑”去“秋”來,天氣轉涼的意思,那更助於對“早立秋”、“晚立秋”的“涼”與“熱”的理解了!

顯然這種解釋是合乎自然規律的。

自認為這句俗語的準確說法

俗語也是由於歷史的各種原因,演變出了較為相似的各種說法,就這句俗語來說,凡塵觀生活更認為下面的說法更接近自然現象、更確切一些,那就是:


“早立秋,陰曆七月涼颼颼;晚立秋,陰曆七月熱死牛”!而這裡的七月是指陰曆的7月。

網友們,你認為呢?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其實還是有些道理的!

現在馬上入伏了(還有兩天),要看離立秋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個時候氣溫很高,大家過得很不舒服。立秋是進入秋天的標誌,但是秋天又有秋老虎的說法,而且有時候秋天熱有時候又不熱,這是為什麼呢?今天老張和大家分享一下怎麼判斷秋天有沒有“秋老虎”。



就拿今年來舉例子說吧:今年的立秋時間是8月7日晚上9點30分34秒(農機六月二十六),今年是晚上立秋,而且時間越晚立秋後“秋老虎”越厲害,所以啊今年的“秋老虎”肯定特別厲害,立秋之後會很熱。反過來說如果立秋是在早上,尤其是越早,立秋之後天氣就會越涼快,基本沒有“秋老虎”,這就是所謂的“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最近全國氣候已經這麼燥熱了,南方又是洪水滔天,今年秋天氣溫高一點有利於南方莊稼提高產量,但是北方歷年來缺水情況越來越嚴重,北方今年種植業災害不斷,“南豐北欠”的情況可能會繼續延續,所以希望北方的朋友趁早早做準備,不然真的莊稼和果樹要受到乾旱高溫,可能延續減產!


老張談三農


農村的很多諺語,都是人們通過長久的實踐總結出來的。在中國的北方,時間以上下午為例,立秋時間在上午,越往前推越能證明立秋的早晚。稱為早秋或晚秋,早秋,莊稼果實有摧成,成熟快,子粒飽滿。這是因為立秋了,天高氣爽,結束了陰雨綿綿的雨季,秋風下來的快。立秋就得有個立秋的樣,乾淨立落,明顯的證明就是秋風。所以稱早晨立秋涼颼颼。這是農民們喜歡的,季節分明。晚秋,立秋都是在三複天的末尾,大地餘溫正盛,就像倒春寒一樣,秋風遲遲不來,甚至秋雨連綿,莊稼也跟著貪青晚熟,無風無浪,三複天的悶熱,仍然延續。季節紋亂,這是農民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稱晚上立秋熱死牛。歡迎大家評論,更歡迎大家各敘己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