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汶水间 几度夕阳红——记蒙阴夕阳红养老院院长王兴英

蒙山汶水间 几度夕阳红

——记蒙阴夕阳红养老院院长王兴英

“小车不倒接着推”,这话出自一个农村大爷大妈之口,你可能并不奇怪,然而它出自一个退休干部王兴英之口你可能就会产生疑问。她缺钱花吗?她无儿无女吗?非也,她不但不缺钱花,她的退休金几乎全用在了她的老年公寓里;她更不缺爱,两个女儿既有出息,又很孝顺。那她究竟为了什么,如此拼命?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了蒙山北麓汶水河畔的夕阳红老年公寓。

“女强人”事事争第一

解放战争年代出生的王兴英从小就接受革命家庭教育,老父亲是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老党员,拥军支前模范。受父母的影响,王兴英从小就是积极分子,第一个加入少先队、第一个加入共青团,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9岁的王兴英就参加工作,她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干就是35年。在这期间,她的丈夫去世,两个孩子年幼;双方父母都需要照顾。她硬是咬着牙硬撑着,把两个孩子送进大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而自己一天工作都没耽误,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0年组织上谈话让她退休,她于心不甘,“我还没干够呢,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不能赋闲在家”。

蒙山汶水间 几度夕阳红——记蒙阴夕阳红养老院院长王兴英

结合前些年自己一边上班,一边照顾老人的经历,曾萌生过办养老院的想法。现在可以实施了,把各家的老人集中起来照顾,这会给年轻人腾出多少创业的时间和精力啊。说干就干,她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六千元钱,开始运作山东省第一个民办养老院。

“铁娘子”二次创业感天动地

年过半百的老人,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干工商的经历告诉她,干什么都要中规中矩,合法经营。为此她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搞设计、跑手续、办贷款,边学边干。自己硬是学会了水电暖的维修,学会了自己搞工程设计。你可能想不到,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寿阁,就是王兴英老人自己设计建造的,表现出不俗的理念和风格。

蒙山汶水间 几度夕阳红——记蒙阴夕阳红养老院院长王兴英

夕阳红老年公寓创建之初,从老板到看大门,她全包了,经常是忙得脚不点地。凭着多年积累的人脉,她筹到了建设资金。跑各种手续,她骑坏了两辆电动三轮车。有关单位的门卫都认识她,她一去人家就说“那个老妈妈又来了”。白天跑手续,晚上看工地,12点前她没睡过觉。长期的超负荷运转,王兴英院长积劳成疾,不得不去省立医院住院,然而,在医院里她根本不像个病人,电话不断仍在遥控指挥她的老年公寓的工作和建设,医院院长开会拿她当典型在全院介绍。出院当天,专家想见见她,可怎么也找不到她。问她女儿才知道,她早已归心似箭,跑到车上准备回家。用她自己的话说:“事业比生命更重要”。

“院长”“女儿”“奶奶”,领着大家向前去

社会上的人都喊王兴英“院长”,然而,老年公寓里有人喊她“女儿”,也有人喊她“奶奶”。

蒙山汶水间 几度夕阳红——记蒙阴夕阳红养老院院长王兴英

经过王院长18年不懈地努力,夕阳红老年公寓已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占地2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可容纳130人。老年公寓已成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热情周到的老年人向往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不管什么时候,你都能看到赏心悦目、生机勃勃的景象。

王院长把每一个入住人员都当成自己的家人,给他们梳头、洗衣洗脸、换尿布。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喊她女儿,她愉快地答应着,给他们过生日、换新衣、买蛋糕;有的老人弥留之际紧紧依偎在她的怀里,安详地闭上眼睛。

王院长还充分发挥每个入住人员的长处,组成了夕阳红艺术团,经常到全县各地演出,有的节目还登上了山东电视台,受到大家欢迎。

王院长说,有老有少才算一家人。于是她又收养了一批孤儿。她又成了他们的“奶奶”,供他们上学,帮他们成家,奶奶每年都发红包。近几年她的退休金几乎都用在这批孩子身上。

在王院长的带领下,现在126口人的大家庭正红红火火地行走在小康路上。

“古稀之年”不服老,“小车不倒继续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72岁高龄的王兴英,仍然信心满满地管理着她的夕阳红老年公寓。而且还准备大干一场,她还准备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她还计划成立全市老龄颐养协会,周游世界;她还要学习外地经验,让更多的人来我们沂蒙山区养老;她要为老区人争光,为老年人争光。

蒙山汶水间 几度夕阳红——记蒙阴夕阳红养老院院长王兴英

当问到干劲从哪里来时,她自豪地说“咱有后台,找咱们的娘家妇联。县里各界领导,民政局、老龄委、妇联历届领导都给予我很大帮助。”

望着老人获得的一块块奖牌,“全国尊老模范”“尊老孝老之星”“四德标兵”,我们被深深感动着,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王兴英那样去工作,去生活,我们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后记:夕阳依旧在,老人已西行

王兴英院长于2018年3月29日癌症复发病重住院,住院期间仍然心系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在行动已经非常不方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天打完针回老年公寓和老人们说说话,给老人梳梳头、洗漱、打扫。

到4月5号以后,王院长病重卧床不起的时候,依然每天和公寓的服务人员保持电话联系,询问公寓每个老人的情况,每次打完电话,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欣慰的笑容,仿佛老人们安好就是世间最好的良药。5月5日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王院长在短暂清醒的时候,要求回老年公寓,说“我要回家,老年公寓就是我的家……”她的孩子和亲人们含着泪把她接回老年公寓,回到公寓仿佛给王院长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要求她的两个女儿再苦再难也要把养老事业经营下去,交代服务人员要善待老人提高服务质量,依然挂心老年公寓的运营的安全规范,最后嘱咐的是老年公寓党支部的工作,并且和她的女儿说:“给我梳洗一下穿上漂亮衣服,把我的党徽拿来别在胸前,我是一名党员……”在交代完这一切以后,王院长开始意识时清醒时混沌,清醒的时候就问老人们的情况,老宋叔、老赵婶、老王大爷……每个人都会问到,是那样的清醒!家人们问起对家庭的安排,王院长就一句话“把”夕阳红干下去,让老人们有个家……”直到5月10日午后,王院长含着笑离开人世间,天边有一朵最美的云……

我含泪转下这段文字,我采访她是在2017年腊月29,当时女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宋增梅告诉了我王院长的病情,要求我赶紧采访赶紧写,不然就来不及了。当我站在王院长身边看到她意气风发的精气神,很难与一个重病患者联系起来。春节期间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正月初七完成了初稿。接着在中国崮文化网、琅琊网、齐鲁文学杂志发表。听到老人病逝的消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每当我想起夕阳红的时候,王院长的音容笑貌就出席在眼前,她不断高大,矗立蒙山汶水间,像一道彩虹映红了天际。

蒙山汶水间 几度夕阳红——记蒙阴夕阳红养老院院长王兴英

赵圣才,中学高级教师。临沂市校园文学,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崮文化网副总编,《蒙阴教育》执行主编,擅长朗诵诗、歌词、报告文学写作。2015年出版散文诗歌集《生命的四季》。近百万字作品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站上,作品曾获山东省一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