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我不是藥神》背後的經濟帳

大家好,我是丸寶。

《我不是藥神》大家都去看了麼?

直擊我們最難以承受的現實。

高昂的藥費。

抗癌藥究竟有多貴?

電影中列舉的是用於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

丸寶上網查了一下,目前在國內購買,原價依然是23500元每盒。

鑑於白血病的患病率還是很低的,順手還查了一下內地各種高發重疾的,藥品的價格。

比較高的還有能治白血病、淋巴瘤的美羅華;治乳腺癌、胃癌的赫賽汀;還有治淋巴瘤的硼替佐米。

算算《我不是藥神》背後的經濟賬

假設吃的是瑞士正版格列衛,

23500塊一盒(膠囊劑),能吃一個月,一年吃下來十幾萬是不用猶豫的。

幸運的是,格列衛在去年已經進了中國醫保用藥目錄,

按廣東醫保最高報銷比例80%,一年大概2萬多。

而且格列衛在中國,還和慈善機構開展有援助項目,買三贈九,即購買三個療程的藥物贈送後面的九個療程,

這麼算下來,藥費一年是7萬多。

還可以用醫保報銷部分。

雖然也不便宜,情況也算是好多了。

當然咯,最讓大家痛心疾首的是,

為什麼“同樣的藥”在中國買和在印度買,價格相差那麼遠?

其實,算不上同樣的藥。

而是藥效基本一致。

粗略點理解,一個是正版,一個是A貨。雖然細節、皮料可能略有不同,但功效是差不多的,也能裝東西。

價格比較高的是正版,也叫原研藥。在印度便宜賣的是A貨,也叫仿製藥

原研藥為什麼那麼貴?

有種說法叫,第一顆藥是50億美元的成本,第二顆才是5美分。電影中原型藥格列衛,藥品公司花了十幾年才研發出來。最終投入的成本是14億美元。

實際上,大量藥品開發項目中,成功的沒幾個,能大賣的就更少了。股民朋友應該還記得,重慶啤酒當年要研製乙肝疫苗,最終幾個億打了水漂的事。

所以一款成功開發、藥效不錯,能大賣的藥品,幾乎要承擔藥品公司所有的開發費用、和藥品推廣宣傳費用。

藥品專利期是20年

,之後就可以讓數不清的廠家去做仿製藥了,所以原研藥要在有限的專利期內,回本、賺錢。不貴是不可能的。

如果藥品公司不賺錢,誰還願意去做這種花大錢開發藥品的事情呢?

仿製藥便宜,是因為不需要支付研發費用,照著“打板”而已。

甚至都不需要宣傳費用,

原研藥已經給你做好市場鋪墊了。

再加上印度更便宜的人工,所以印度的仿製藥便宜。只要專利期一過,仿製藥上市,原研藥的價格就會受到衝擊。

電影中提到的格列衛,在2015年專利期結束。價格會受到仿製藥衝擊,所以能通過談判,進醫保,把藥品價格壓低。

但為什麼,早在2015年前,印度就能光明正大地仿製了呢?為什麼中國不行呢?這就有很多歷史原因、現實原因了。

很重要的原因有一個是,中國是早進了WTO的,要遵守規則

(再者,即使是仿製藥,也不是誰誰誰隨便能做出來的。印度的技術其實還真的可以,仿製藥的水平的確比中國高。)

而印度在上世紀60年代,同樣因為藥品昂貴,大多數人消費不起。最後在1970年,頒佈新的《專利法》,直接無視專利存在,允許印度企業仿製藥品。

無國界醫生組織在2005年的時候出過一份報告,印度的仿製藥讓艾滋病的治療費用從1萬美元,降到200美元。。。

即使在2005年,印度加入了WTO後,印度政府也申請在緩衝期內“強制專利許可”,so……

當然,這也是拖字訣,目前,部分仿製藥在印度也開始被禁止。這條路可以說是越走越窄了。

另外,由於印度的這條路,怎麼看都算是“野路子”,所以也不敢做得太過分,所以這些在保護期內的仿製藥,都只能通過個人在印度境內購買,不允許大批量買賣的。

提醒,大家也不要盲目相信印度仿製藥。

因為利潤太大,競爭激烈,沒有統一的查詢渠道,印度也有很多不正規的藥品,連印度醫生也沒聽說過的……作為消費者,可能根本沒有辦法識別。

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買到印度假藥。

即使是印度人,也只能建議你“到印度正規藥房購買”。

也有不少印度藥品因為“數據造假”,被一些國家、地區出示黃牌警告,暫停銷售、上黑名單。

Ps:研發能力還不錯的中國藥企,5個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

比如那恆*,還有麗*,在廣東的復*也還可以,

不知道大家同意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