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院士,他不是“药神”,却带给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这段时间《我不是药神》的放映,

剧中白血病人吃天价药的事似乎成了死循环,

研究机构需要高额的药价来维持研究,

病人却根本承受不了如此昂贵的价格。

这位院士,他不是“药神”,却带给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但在大家对此感到失望至极时,

有人提到了这位著名的血液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经过八年奋斗找到全反式维甲酸这一药物,

用于治疗最为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最终陈竺、陈赛娟院士等共同努力,

创造性提出“上海方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成为首个可治愈白血病。

这位院士,他不是“药神”,却带给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白血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

很多病人往往抢救几小时后就死亡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范围内也对此病束手无策。

七十年代,王振义以驱邪归正、诱导分化的方法着手。

带领学生在8年时间里不断试验,不断筛选,

最终发现了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效果,

尽管中间经历了被质疑被否定的过程,

但他们坚持不懈,最后得到了医疗界的公认!

这位院士,他不是“药神”,却带给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而明明只要他申请个专利,

就可以坐收万贯钱财,

但王振义院士一心只想救病人,

根本不去考虑申请专利的事情。

该特效药一盒仅290元,

且已纳入医保。

2010年,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00万奖金他捐出了450万。

时至今日,94岁的王教授依旧奋斗在医院一线。

这位院士,他不是“药神”,却带给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对于王教授来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病人痊愈。

患者为感激他送给他的礼物都小心保存起来。

而如今,他依旧带着很多学生,关心研究工作,

鼓励下一代青年医生不断努力!

因为他说50年过去了,人类只攻克了一种白血病,

还有二十多种白血病需要我们去攻克,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啊!

这位院士,他不是“药神”,却带给白血病人生命的希望!

从王振义到陈竺、陈赛娟,

上海血研所两代科学家,

以“有勇气,并且尊重科学”的信念,

开创了全新的白血病治疗理念和诊疗方法。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曙光,

就是这群人让病人无需再为买药而担心。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这应该是对王教授最好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