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悲鸿、林风眠到吴冠中、陈丹青,为什么有人说留学画家的中国画造诣一代不如一代?

千千千里马


有趣的问题🤓!绘画艺术不是只有出国留学就造诣很好的!而中国国画更不可能在国外就能学到更深层次的造诣。大多数留学都是为了镀金!真真能学到先进技术的很少,特别是中国国画本身就是中国绘画,别的国家没有中国水墨画,再留学提高造诣就是明显镀金,留学可以看其他国家的油画等绘画手法,但当今世界中国绘画是最全的,不仅在中国国画发展全面而且在油画、水彩等绘画都走向世界前列!特别是国画,是世界绘画中独有,其他国家很难掌握的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科技,需要有天赋人才能有突破性的发展,我们称之为绘画大师,而不是画家,画家很多,而真真的绘画艺术大师很少,几十亿人中才有一个,甚至几代人中都没有,绘画大师的绘画作品很贵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少、很珍贵、很有艺术价值,所以超贵!有的价值连城。历史上有这样的列子😳 当今的中国人口多人才全,绘画种类全,所以今天世界的绘画大师必定出在中国!关键看国家是否能及时发现、支持和保护。这是关键!





中国墨素描创始人


现在看来,艺术在最高层面上是相通的,只是材料的差异而已,但在二十世纪初,画油画还是国画其实是颇具政治性的问题。"中国画"这一称谓也正是近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与西洋画(油画)相对,特指水墨画。

华裔法籍艺术家严培明创作的巨幅油画《蒙娜丽莎的葬礼》,表达的是国画的色彩和墨色淋漓的效果,该作品在卢浮宫展出,并被收藏

首先,认为徐、林、吴、陈等都是国(水)画(墨)造诣高再留学的说法应该考虑到时代因素。除陈丹青之外,其他人都是生于世纪之交,当时的书写工具还是毛笔,每天都有大把时间浸泡在笔墨之中。陈出生于50年代上海的大户人家,父母都被定为右派,这样的家庭教育也是耳濡目染的。而现在却要专门去学,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接触的方式天壤之别。这是造诣有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天才是少数,后天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吴冠中的灵感来自江南风景,有种"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但却不失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霸气

其次,留学的目的决定了是否需要较高的中国画造诣。当时的中国画被视为阶级革命在文化上的斗争对象。除了小部分"国粹派"坚决抵制将否认国(水)画(墨)之价值的极端作法外,大部分艺术家都参与到艺术革命的浪潮中,很多艺术家出国留学都是要了解世界格局,做到知己知彼的。只不过后人根据他们改变中国画的程度将其分为"改良派"和"革新派"。而现在的留学则多是个人选择,而非出于立志为国的抱负。

二十世纪初最具现代性的艺术家林凤眠以悲怆人生为题的系列作品之一,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看来,仍然很震撼,不媚于政治,专注于艺术本体的真艺术家

最后,从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画也好,西洋画也好其实都已经是历(过)史(时)性的存在了,经过了百年的交融,真正的智者不会再去纠结画科的局限。

陈丹青到美国后从更广阔的格局重新审视中国画问题,用油画创作了大量以中国画为题材的油画作品

像题目涉及的四位艺术家都是贯通中西的,特别是陈丹青,因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根本见不到什么好的国画收藏,反而是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了中国藏品之后才有了对中国画的新的认知。

而现在的美术生,除少数真正的精英之外,大多数是"文化课不好就学艺术"的投机者,已经完全不能与那些高素质的文化担当者同日而语。

再回到问题本身,艺术的发展不应止步于学习油画或学习国画,"改造中国画"这种说法已经时过境迁,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纵观中外美术发展的历史,哪个国家的哪个艺术门类不是在改变中求发展?


最美还是艺术史


早年的中国美术留学生在出国留学之前,都有十分扎实的国画基础,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徐悲鸿先生和刘海粟先生,这两位大师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都是新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和体验者,也都在推动近代中国美术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徐悲鸿先生,他的美术教育体系至今任然是中国主流美术教育的标榜,因此,他们这一批美术留学生无疑是成功的,他们不仅在西洋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在中国画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并且在对近代中国画的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他们对新中国画的改良是否正确,是否成功现在还在讨论,但是,他们为中国画找的一个新方向,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徐悲鸿和刘海粟先生之后,美术留学生大多是受到新美术教育的,有的一开始就学习西洋绘画,出国留学学习的还是西洋绘画,自然对中国画的理解不深,创作的方向也是以西洋绘画为主,有的有一些国画基础的,留学归来也致力于西洋绘画和国画的结合,如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他们的国画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画了,因为西洋绘画的元素太多,用色用墨的方法有很多是水彩画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画种叫彩墨画,是介于国画和西画之间的,现在这种画大行其道,也很有艺术水准,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进步。



后来的很多美术留学生已经不学中国画了,成为新中国早期的一批西洋画家,他们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也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不能说他们不画国画就不是中国的画家,在现在这个时代,艺术已经不分国籍了,有一个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用这句话来体现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关系还是比较恰当的。


鄞粤强


谢谢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画复兴的希望在哪里?是以油画代替中国画,还是复兴中国画传统?

我们今天绝对没有丝毫唯中国画自大的想法,也没有唯油画马首是瞻的自卑追随。

老一辈中国画家到西方,他们确实是为了救中国画。林风眠先生基本都不画油画。徐悲鸿先生的大量作品还是中国画。而且,他们的中国画造诣,真无愧一代宗师的地位。

从美学成就到技法境界都是如此的。

但是,新一代的留学画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油画都画的真不错,但是中国画的成就就没有那样好了。

例如,吴冠中、陈丹青等等。

吴冠中还创造一些中国画,尽管笔墨语言不是很老道,起码也坚持创造,下一代像陈丹青,中国画作品也没有,中国画语言匮乏,只好用油画画一些中国画。陈丹青的下一代那就更是远离中国画了,再这样下去,中国画家走向世界,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走。

假如中国画家的油画超过法国画家了,可是对中国画一无所知,这算不算中国文化复兴?

我想起一件事情,1930年,徐悲鸿到欧洲各地举办画展,主要展览的都是中国画,结束欧洲之行,顺便到当时的苏联访问。有一天,他扮演中国画画马,忽然一位苏联元帅说,你画的马比真马还好,徐悲鸿就送这位苏联元帅一匹马。

假如,徐悲鸿画的是油画,他的马能引起苏联元帅的感动吗?

中国画,不仅仅代表一个国家的画作,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符号。

中国画在近代一百年中经历了不平凡的波折。

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一百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画不是一种艺术落后的代表,中国画也不是雕虫小技。

在中国文化要复兴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对中国画的责任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

真心希望中国画走向世界,给世界一个希望的曙光

事实上,近代一百年,中国和西方都在走一条艺术“倒退”式的都学习。

中国在学习西方已经“过时”的古典油画,西方在学习中国“落后”的写意画。

这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玩笑。不过,学习西方是直接的学习继承也好还是借鉴的学习也好,中国画家首先画好中国画,再也不要继续一代不如一代下去的局面,这才是中国画家崇高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画复兴的希望。

当然,出来留学画家,专门学习中国画的画家也不少,他们在国内也学习一些西画的原理对中国画技法丰富发展。例如何家英在工笔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李可染先生也没有留学,但是,他对山水进行了大胆成功的改革,这说明中国画还可以继续发展。

如果我们学习了油画而放弃了中国画的学习,那么,中国画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毕竟,中国画也需要发展。





千千千里马


这些大家,各有各的特点,没觉得一代不如一代,单从油画技巧而言,后来者反而更好。

油画和中国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绘画。所谓的中国画散点透视,其实是古代中国认知上的缺陷,但在绘画表现上,歪打正着,反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笔法的形成,也是历代毛笔运用技巧的集大成者,自然而然的结果,和西方油画的笔触变化虽各异奇其趣,本质上也是相通的。

出国留学前,有中国画基础的,虽然学了西洋画法,但已形成的中国画用笔方式,会很自然会地运用到油画中。没有中国画基础的,学习油画,就相对“地道”一些。两者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是绘画风格上的差异。


GZJ196308


整个世界都在融合,还在纠结西洋画和中国画哪个好?两者都是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怎么分高低,更谈不上题目中提到的留洋后中国画水平会降低,只是世界都在慢慢的一体化,各区域的隔阂慢慢在减弱,油画与国画就只是表现形式和材料手法不同,真正可以分高低的是艺术家本身,他们在艺术造诣,思想高度,人生感悟上的差异。

有革新才能有进步,不要老提中国的几千年文化,传统中也有过时的东西,当然也有不过时的精髓,拿中国画来说,国画的精髓就不一一说了,骨子里的,不是面子上的,太多,太牛。就技法说,传统的技法不一定能表现当代年轻人想表达的东西,那就可以尝试新手段,真正适合所表达内容的手段就是好的,不分油画,国画,综合材料,装置,甚至行为艺术,为了所表达的内容,不择手段,不管是什么手段,贴切的说出想说的,就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