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端午节,原来端午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屈原不姓屈?

雄黄酒内服对身体有害!

端午其实是高温预警?···端午节还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事我们除了吃粽子还得把这些“冷”知识正确传递下去守护传统文化从变成一个优秀的知识传播者开始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原来端午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为什么不说“端午快乐”?

复旦大学民俗学教授郑土有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二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从这个角度说,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因此,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就贴切得多。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原来端午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其实,端午节早在屈原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屈原恰好死于那一天。而且根据文献记载,最早把端午节与屈原结合起来是在南北朝时期,是屈原自杀之后几百年的事了。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原来端午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端午节到底为了纪念谁?

据悉,端午节的别称已多达二十多种,端阳节、重五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纪念屈原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端午节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浓烈的悲壮色彩和“祭祀”风俗。其实,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纪念日。


你不知道的端午节,原来端午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在南方一些地区,端午还有“尽孝日”的意思。马晓坤说,东汉年间,十四岁的曹娥小姐因父亲溺江而亡,沿江哭寻,因不见尸首而投江自尽。父女俩的尸体在五月初五那天浮起,曹娥的两手竟从背后抱住父尸。因此,曹娥被誉为“孝女”典范,被乡民所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