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1130艦炮能否在登陸作戰中使用?性能如何?

Pin小號


近防炮屬於技術水平不高的速射武器,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軍就裝備了具備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730型7管聯裝30mm加特林式近防炮,而隨著我軍新一代主力軍艦一期推出的就是1130型近防炮,它的炮管從7管聯裝改成了11管聯裝,因此射速變得非常兇狠最高可達到驚人的11000發每分鐘,而730型近防炮僅有4200發每分鐘的極限射速。隨著近幾年我國火控雷達技術的進步1130型近防炮可以同時鎖定至少40個目標,並根據對軍艦的威脅成度選擇優先的打擊對象,在這一點上絲毫不比西方的密集陣、守門員近防炮差。

這種近防炮用在支援登陸作戰中是極不正確的,就像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種軍艦都是在遠距離上使用幾百毫米的主炮打擊海岸工事支援登陸部隊一樣,現代化戰爭中登陸部隊也用不上這種30mm口徑的速射武器。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射程和穿透力有限不足以威脅到海岸工事,世界各國的近防炮射程都是1000米左右,將軍艦靠近到海岸線千米距離以內無異於自殺,在各種反艦導彈的打擊下驅逐艦都不一定能保證自己的安全,更不要說支援登陸部隊了。

30mm炮的射程有限穿透力更有限,1130型近防炮可選擇的彈種包括“脫殼穿甲彈”、“榴彈”、“半穿甲榴彈”、“訓練彈”,聽上去它有反裝甲能力但實際上30mm彈丸動能有限,對任何裝甲目標都不具備威脅力更何況還是在比較遠的距離上,搭載30mm機炮的攻擊機也未必能擊穿坦克、碉堡的防護裝甲。總而言之近防炮在設計之初就沒考慮過用於對岸打擊任務,而兩棲登陸的歷史中也從未出現過這種小口徑火炮的支援案例。


利刃軍事


我國的,11管30毫米近防炮在登陸戰中能否發揮作用?那麼就是隻能說不別想,不可能辦不到。

除非你讓他上陸地,因為這種11管30毫米,近防炮的射程就短短的幾公里,撐死了能攻擊一下前線工事。而且必須是,緊靠岸邊的那種,不然的話夠不著。因為,你總不可能把戰艦直接開到淺海吧,那個分分鐘鍾擱淺的。


如果硬要說能否在陸地上發揮作用的話,還真能。

比如說我國的陸盾2000陸基末端反導系統。(hpj12式七管30毫米近防炮的上陸板)

但是怎麼說呢,這東西畢竟重,相當的重要,這個都十幾20噸了,這麼重他都不好運呀
。更何況這東西實在是貴一套,普普通通的,除了他和都能頂好幾輛主戰坦克了,更何況這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射速好幾千號的近防炮。信不信一輛陸盾2000就夠買上一群的99,保守估計一打不止...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1130是近防炮,作為反導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它是專門為了攔截低空快速小目標而優化設計的。在登陸戰當中不要期待用1130炮去支援登陸兵力,那本來就不是它的任務,它也不勝任,但在登陸戰中1130發揮自己的作用沒問題,反導唄。


1130近防炮的射速達到每分鐘8000-10000發,其雙路供彈的彈箱容量也不過才2000多發炮彈,如果以全速射擊只能打12-15秒,拿來作為火力支援顯然是不合適的。


而且,備彈2000發的H/PJ-12型730(7管30毫米)近防炮在國際防務展上就已經叫價650萬歐元,按照2018年7月的匯率摺合人民幣5029萬,別奇怪,現代武器裝備就是這麼貴,這還算便宜的呢。換成1130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對外報價,按照性能和複雜度的提高,1130近防炮的售價估計在7000萬人民幣左右

1130近防炮這麼貴,拿來打地面目標效果又十分有限。而且1130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3-4公里,即便不考慮精度問題,其炮彈的最大飛行距離也就20公里左右,這麼近的射程,為啥要用它去掃射地面目標呢?

為了抵禦俯衝攻擊的反艦導彈或者滑翔炸彈,1130和730近防炮的仰角都很高,最大仰角至少在75度以上,但即便這樣其炮彈最大飛行距離也不會超過25000米。


海軍士兵們給備彈量較少的730近防炮補彈的作業時間也不短,而且勞動強度不小,從照片可以看出,這種補彈作業基本是手動操作,一次補彈就需要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如果要拿這種炮支援登陸作戰,補彈30多分鐘,一開火20幾秒就打光了,這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