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为何又被成为“荆”?

珵素

《荆宣王问群臣》是《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只看这个题目时,大家可能会感到疑惑:荆宣王是谁?从称谓看,他应该是荆国的国君。但估计大部分人都不记得战国时期有荆国这么一个国家。

其实荆国就是楚国,荆是楚国的别称。荆宣王就是楚宣王。用荆称呼楚国,在《战国策》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史记》也经常用荆王、荆地这样的词汇。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会用荆来称呼楚呢?

楚国的国名为“楚”,楚的本义就是“荆”,指的是一种灌木。所以从字义上讲,“楚”与“荆”的意思是一致的。明白了“楚”的意思后,可能有人奇怪,为什么楚人要用“楚”来作自己的国名呢?这还要从楚国的历史说起。

楚国为何又被成为“荆”?

史书记载,楚人是黄帝的后裔,颛顼(zhuān xù)的后代。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和吴回。重黎是帝喾(kù)时期掌管火的火正,被称为祝融。后来重黎为帝喾办事不利,帝喾将其处死后,又让重黎的弟弟吴回继承了重黎位置,因此楚国也被称为祝融的后人。

吴回生有六个孩子,第六个孩子叫季连,就是楚人的祖先。楚人的祖先之前也是居住在中原地区,但在殷商时期,不断被商人驱逐、攻击,其中一些人就不断迁徙,最终迁徙到了南方。

周文王在位时,打算联合各族反抗商王的统治。当时季连的后代鬻(yù)熊就带着族人投靠了周文王。鬻熊和他的后人尽心尽力为周文王、周武王做事,但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却没有想到楚人,直到周成王在位时,想到楚人几代人的辛劳,就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分封为子爵,到这时楚人才最终稳定下来建立了楚国。

楚国为何又被成为“荆”?

鬻熊投奔周文王之后不久就死了,死后由他的儿子熊丽继续他的工作。而楚国国名的由来正与熊丽有关。据《楚居》记载,鬻熊的妻子妣(bǐ)厉在生熊丽时难产,无奈选择剖腹产子,最终只有熊丽活了下来。妣厉死后,巫师用楚(即荆条)将其包裹起来埋葬。人们为了纪念妣厉,就自称楚人,后来建国也称楚国。这就是《楚居》所记载的楚国国名的来源。

楚国建立后很长时间,其国名都是“楚”,其他诸侯国的记载中也是用“楚”来称呼楚国。这样一直到秦庄襄王继位。秦庄襄王,本名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本身排行中间,又一直不受孝文王的重视,很没有存在感,早年被送到赵国当人质。在赵国,庄襄王遇到了商人吕不韦,吕不韦觉得庄襄王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于是决定帮助庄襄王夺得继承权。当时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夫人没有子嗣,而且因为孝文王的宠爱,华阳夫人在确立太子这件事上很有发言权。于是吕不韦就设法在华阳夫人面前给庄襄王说好话,让华阳夫人认庄襄王为养子。

楚国为何又被成为“荆”?

华阳夫人是楚国贵族,虽然深受孝文王的喜爱,但身处异国又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终究觉得没有依靠,地位难以长久,于是就同意了吕不韦的建议,打算认庄襄王为养子。吕不韦带着庄襄王去见华阳夫人时,特意让庄襄王穿上了楚人的衣服。果然,华阳夫人见到庄襄王穿着楚人的衣服,非常高兴,就认庄襄王为养子,还将庄襄王的名字改成了子楚。

虽然子楚是后来改的名字,但还是需要避讳,因此庄襄王继位后,秦国人就开始用“荆”来代替“楚”,于是就有了“荆王”、“荆地”这样的称呼。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熊绎的封地在荆山附近,因此建国后就将自己建立的国家称为荆国。后来楚国迁都,迁都后不再使用旧名,就用与“荆”意思相同的“楚”作为国名。之后的人们虽然常用“楚”来称呼楚国、楚人,但偶尔也会用“荆”。等秦庄襄王继位后,秦国就统一用“荆”而不再用“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