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不一定非得是子彈,手榴彈、炮彈照樣用

“第一槍”已經打響,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場以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將如何發展?是速戰速決,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

7日,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在參加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中美貿易爭端背後的較量”時表示,中國在反制方面,不一定非要用“子彈”,其他經貿方式都可以嘗試。

反制不一定非得是子彈,手榴彈、炮彈照樣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夏賓/攝)

什麼是貿易戰?

白明表示,中國已從貿易戰的戰前狀態走向貿易戰的戰時狀態。

但到底什麼叫貿易戰?在白明看來,“戰”可以引申為戰鬥、戰爭、戰役。作為貿易大國,中美平時貿易摩擦不斷,可以稱之為戰鬥。但從美國今年發起232調查開始,針對從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進口鋼、鋁產品加徵關稅,中方也對從美國進口的128種商品同樣加徵關稅,進行了反制,真正進入了貿易上的戰爭。而在7月6日,中美貿易問題升級,對中美經貿關係造成的長久性的影響,就可以稱之為貿易上的戰役。

白明進一步解釋,真正可以稱之為“貿易戰”,首先要具備的四要素分別是,規模大、有兩個以上的回合、以打壓對方為最終目的、其中某一方不遵守現有的國際規則,特別是WTO的相關規則邊緣化,以單邊主義為特徵。“現在來看,中美經貿關係中這四點明顯是具備的。所以稱之為貿易戰是合理的。”

如何應對?

中美貿易戰既已爆發,中國如何應對?此前,在美國不斷挑起貿易摩擦“挑釁”之下,可以看到中國保持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始終剋制。但美國明顯已在單邊主義的路上漸行漸遠,中國唯有應戰。

對於下一步,白明認為,中國可以從五個層面進行考慮。

第一,在個案中,可以以相同規模、等級進行反制,特別是“雙反”案件這種情況會比較多。

第二,目前中國對美國可以說是“打包型反制”。比如232調查,美國對全世界的進口鋼、鋁加收關稅,中國出臺的反制措施是對美國128種商品進行加收關稅。

第三,但是打包型反制之下,如果子彈用完了怎麼辦?這時候就要考慮其他經貿領域,不僅有數量型反制措施,也要有質量型反制措施。中美之間的合作是多方位的,經貿衝突也是多方位的。“所以我認為,中國進行反制不一定非得是‘子彈’,‘手榴彈’、‘炮彈’、‘導彈’都要用。其他的經貿方式也可以。”

第四,國際經濟上的協調,比如說貨幣政策上的國際協調、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合作等方面,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任何國家不能夠忽視。

第五,除了經濟上的影響力外,中國在國際關係更廣泛領域也可以找到有所作為的空間。

從中長期來看,美國發起貿易戰的最終目的實際上就是技術轉讓。一方面,將技術與投資聯繫起來,汙衊中國利用市場迫使美國企業交出技術,同時防止中國的企業在美國通過投資獲得美國的技術,美國的做法感覺上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另一方面,美國堅決反對中國製造2025,為的是維護美方在高端製造業上的超額壟斷紅利。看起來美國是熱衷於搶蛋糕,而不是做大合作的蛋糕。不過,在打造製造業強國上,中國寸步不讓,這絕對是中國的底線。

美國“下一槍”開向哪?

第一槍已經打響,第二槍還會遠嗎?未來美國會向哪個領域下手?

白明分析,在低端領域,比如服裝、箱包、紡織等方面,美國如果選擇加徵關稅,東南亞的有些國家勞動力成本更低,比較容易趁勢而上替代中國,從而對美國的損失也會相對較低,這也是美國大概率會選擇的領域。

但在中端領域,恰恰中國更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包括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集聚優勢、規模經濟優勢、制度優勢,因此這方面中國是很難替代的,或者對中國的替代成本比較高,也是美國比較慎重考慮的方面。

但目前美國對中國進行加徵關稅的幾個領域怎麼辦?中國能承受嗎?白明表示,中國對美國進行反制雖然有一定的成本,但是中國力求反制成本的最小化。比如大豆,大豆雖然是中國的剛需,從大豆入手反制看似反制成本比較大,但也要看美國農民對中國的反依存度。實際上,一方面,中國從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其他國家進行進口。另外也擴大了種植面積。同時,在大豆最終用途方面還進行了一些的替代。從這幾個方面分壓,中國在各個環節的承受壓力也相對容易接受。

而在汽車領域,白明表示,國際汽車市場品牌豐富,除了美國生產的汽車,還有日本、德國、韓國,以及中國本國的自主品牌,這方面完全不用擔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