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淵的前生今世

初識

與天齊淵的初識要追憶到2002年7月。我帶著對齊地歷史和文化的嚮往,孤身來到臨淄就業,詢問新同事齊文化元素濃厚且方便到達的景點,眾口一詞是“齊園”。在齊園的門票上,我第一次見到天齊淵,峭壁、飛瀑、平湖。

天齊淵是齊園的主體,幾十畝的水、幾十米高的山,卻讓我流連忘返。我分別從四面的小路上山,移步換景,各有風物,賞泉、觀瀑、遊洞、讀石刻、憩花廊,直至暮色漸起,晚鐘催歸。隨後的幾個月,我又多次來到齊園,看望熱戀中的天齊淵。我站在釣魚臺上看她,透過水車看她,隔著槐樹看她,石橋憑欄看她,看雲彩下的她,看波光中的她,看以松柏遮面的她。

天齊淵的前生今世

通過天齊淵前的石刻,我瞭解了她的輝煌過去。天齊,指的就是天之腹臍,最中心、最緊要的地方,“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齊地、齊國因此得名《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這裡上古時為天主神祭地,商周至秦漢為君主祭天所在,秦始皇、漢武帝均在這裡留下足跡。天齊淵,也是古時上巳修禊之地。人們在水邊沐浴,祛病消災、求子祈福。

真相

去得多了,看得細了,逐漸發現天齊淵身上較多的人工痕跡。我一方面問詢年長的同事,一方面藉助網絡解惑,終於知道,天齊淵的舊址在淄河南岸牛山西北麓劉家終村北,並不是現址。

據《臨淄水利志》記載,1957年天齊淵測流,每日出水量為6900立方米,水溫達19℃,是名副其實的溫泉。1975年,因淄河上游斷流及常年超採,天齊淵停止噴水。上世紀八十年代,因開山採石,天齊淵被毀。傷痕傷了心,大家心底的牽掛卻從未停息。在民眾強烈的呼籲下,臨淄區政府於2001年投資在齊園再現了天齊淵勝景。儘管造型和設計惟妙惟肖,風景也怡人。接觸久了,底細摸清了,非天然的遺恨會隨著時間愈加濃厚。

心中也泛起過一睹真顏的念頭,可是聽常去牛山遊玩、去淄河垂釣的同事說起天齊淵的現狀,沒有水,少見樹,一片亂石。不由得熄滅了去原址一觀的念頭,生怕殘酷的現實和破敗的景象攪碎對美好的嚮往。

天齊淵的前生今世

邂逅

偶爾想起天齊淵,因為這是我來到臨淄後接觸的第一個蘊含齊文化元素的景點。經常去齊園,儘管是人工景區,但是構思精妙,頗具江南水鄉味道,但也僅僅是作為公園而不是古蹟去遊玩。如是10年。

2012年暮春的一個週末,和一位愛好藏石的朋友去淄河灘“尋寶”,在荒地和裸露的土石中不知覺間走到一片石崖前,沒有樹、沒有草,所幸沒有雜物,散落著幾塊石碑。走近一看,石崖上刻“天齊淵”三個大字。看看近處的牛山,想著“牛山西北麓、淄河東岸┈┈”的記載,我方才發覺自己竟然不知不覺的來到了天齊淵的原址,真是一場緣分的邂逅。

淵前樹立一塊石碑“天齊淵,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7月16日”。旁邊空地刻著一段楷體文字:“昔時,天齊淵曾五泉並出,蔚為壯觀,為臨淄勝景。一九七五年,天齊淵乾涸。今逢盛世,為修復生態,發展旅遊,區政府順民心、應民意,對天齊淵遺址重修保護,以使萬載聖水重現齊地,讓遊人再睹名泉。是故勒石以記,以告後人。二○○九年八月”。

看來泉雖竭,然而臨淄人愛泉之心卻依然綿綿不絕,逐漸關注歷史和人文當地人對齊園中的摹本不再滿足,所以有了現在對天齊淵遺址進行的保護性恢復。

身邊有人經過,一名年近古稀的老人對一名十幾歲的小姑娘感慨著:“我小時候,這泉還冒得很盛,泉邊樹成行,是大家夏天避暑的勝地。可惜了,地方還是那個地方,沒有了水,就沒有了靈氣,只是幾塊石頭。”

天齊淵的前生今世

老人的話讓我深思:毀古蹟,壞環境,求衣食豐盛。衣食足而思歷史文化,復古跡,救生態。人之急功近利、反覆無常可見一斑。逝水東流難再西。即便泉水復湧,卻只有感:花開非昨,淵已非淵。

重生

2012年春天在天齊淵原址一遊,有些惶恐,有些悲憤,有些感慨,卻沒有再去的興趣。等著小草成蔭、樹木成林、泉水復湧,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或許,真正的猴年馬月也不成。於是,幾年間,天齊淵一直安靜的藏在我的記憶深處。偶爾,聽到去牛山或馬蓮臺遊玩的朋友間或談起,卻也只是當年的延續,直到一千多個日夜後,瞭解到政府要實施天齊淵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工程。

項目佔地2萬畝,總投資20億元,主要建設形象展示、森林運動、鄉居樂活、文化田園觀光、康體養生度假、齊民要術農業科普、田齊文化7大功能分區。其中,一期佔地4200畝,計劃投資5億元,於2016年9月正式開工,預計在2018年9月竣工,重點打造“兩山一田一崖一鄉村”,兩山是指紅螺山和蛟山,一田是指一畝方田農業區,一崖是指天齊淵石崖,一鄉村是指劉家終村鄉村旅遊。該項目力求恢復歷史記載的原貌,讓久違的泉水流出來,讓山鄉的景色美起來,讓流動的歷史存續下來,讓人們的心安寧下來。由於地下水位下沉嚴重,自然噴湧已不現實,石崖上流出的泉水是人工把地下水打到崖壁上再流下。

天齊淵的前生今世

項目開工後,偶爾看到朋友們在微信上發來圖片,知道那裡保護水土了,廣植花草了,泉水流淌了,去那裡休閒的人們越來越多了。可是我仍然沒有去現場看的打算,因為我不知道,修復後的天齊淵,是否真的是我夢中的那個樣子——重巒疊嶂間,有泉自青石縫隙中溢出,漫巨石飛下,喯珠吐玉,琴瑟和絃,涵光影霞,明眸流轉,時而風至,散作青絲入懷。有泉自石洞中湧起,水花朵朵,大者若荷葉田田,小者似待放含苞,水藻碎石順流騰挪,自有駕雲之勢。

百泉競發,合流而注,波光映日,投影峰巒,更賽萬千筆墨。五泉豐盈並出,承載豐收之願,匯成溪而入淄河。

再遇

時間一點點過去,關於天齊淵的信息越來越多,都是好口碑。這些描述和記錄讓現在的天齊淵在我的腦海中逐漸有了一個完整的印象,既熟悉又陌生。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意外之喜,就像我和天齊淵的再次相逢。今年五月底的一個週末,一位文友邀約在馬蓮臺小聚,眼前恍惚的不是馬蓮臺的石海、果樹、農家院,竟然是幾股泉水。到了約好的日子,搭乘朋友的車赴會。漸近馬蓮臺,看著遠處鬱鬱蔥蔥的牛山,心裡卻有些緊張。趁著時間還早,朋友提議觀賞一下天齊淵的變化,車拐了一個彎,我也看到了天齊淵的新容顏。

三股清泉從石隙中流出,漫過巨石流下,匯到淺池中,映照著藍天白雲和崖前的綠樹紅花,還有兒童的笑臉。在這些孩子的心中,這泉水就是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歲月,就是他們的認知。儘管現在的天齊淵已經頗具妝容,卻與我心中的模樣還有差距。古籍記載:

“昔時五泉並出,大泉噴玉碎,小泉吐珠圓,蔚為壯觀。泉中水流似玉、波光粼粼;泉邊霧氣蒸騰、如夢似幻。”現在地上湧泉是不現實了,如織的遊人甚至很多都不瞭解這裡的歷史有多麼的厚重,只是覺得有山有水有花有樹,是個好地方。

天齊淵的前生今世

天齊淵的前生,曾名瑞泉、豐水,承載古人美好的祝福和崇敬。天齊淵的今世,是文物保護單位、森林公園,承載著今人的愧疚和希望。經受磨難的天齊淵,將在神奇而慷慨的大自然潤澤下消除傷痕展露新的風姿。如果我們真能實現綠色發展、和諧發展,或許在幾十年後,我領著孫輩在週末來到天齊淵,能在泉水前、樹蔭下、花叢中,給他們講名字的來歷、齊國的歷史、秦皇漢武的足跡,讓他們為歷史自豪,為遺址自豪,為身為齊國故都人、身為實現美麗中國夢的炎黃子孫而自豪。

  • 於春水
  • 齊都藥業集團黨群工作部副部長,《齊都藥業》報副主編,現為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淄博市作家協會會員、淄博市詩詞學會會員
  • 成人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