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财务报告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财务报告

随着商业的发展,17世纪随着西方股份公司的出现,在相关利益者的强烈需求驱动下,资产负债表应运而生并不断规范化。1856年英国公司法规定出标准的资产负债表格式。编制财务报表成为簿记的主要目的。1913年,美国通过宪法第16修正案,要求企业必需保持完备的财务记录,以便国家征税。会计的重心由资产计价转为收益计量。同年美国财政部2090号判决规定,由于销售和应收账款的存在可证明收益的实现;资产在变现前应以历史成本入账;收益和资本完全不同;纳税人收取货款的权利应当等于已获利益时的收入,税收部门可向未收回现金的利润征收所得税。随着应计制或者权责发生制的允许和收入与资本的划分,人们出现了利润应发生在现金收益实现之前的想法,由于利润实现的标准是由销售时间确定的那么销售时间也是收入确认的时间。由此产生了新的收入确认、费用配比以及收益计量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财报的重点由资产负债表转为财务成果表,即是损益表、利润表的产生。至此,按公认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形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1929年大萧条的降临使报表使用者意识到仅仅依靠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够的,对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流动资金变化及结果信息的需求产生,更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支付能力。1971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表第19号意见书指出反映利润表期间的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资金表亦需要编报,且此表命名为“财务状况变动表”。1987年,FASB以FAS95《现金流量表》准则正式取代第19号意见书,在其后十年间,世界各国在陆续制定现金流量表的相关准则。1998年我国颁布《现金流量表》准则,并于1999年在全国实施。至此,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体及以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弥补的现代财务报告体系基本形成。

财务报告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财报分析

现代财务报告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也是人们对经济活动本质的探索过程,以哲学的视角来看,人们只能无限接近于本质却无法真正认识本质,所以目前财务报告存在诸多缺陷。第一、财务报告只披露过去的信息而不披露未来的信息,在半强市场中,过去的信息已经成为过去,并不能准确的反应未来,而人们更重视未来的信息以做出最优决策。由于未来变化趋势的信息比历史信息更加重要,因此,以历史信息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很难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第二、由于财务报告的标准化,使得财务报告形式单一,财务报告重点偏向披露量化信息而忽略非量化信息,如仅披露数量信息而不披露质量信息。只有数量和质量的高度统一方可反映出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在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更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财务报告亦如此。第三、财务报告只重点披露概括性信息而忽略细节信息。会计处理是对会计原始数据的分类和综合,正因如此,细节信息被淡化。在新发展理念下,企业的产品和管理在向精细化转变,而前提需要财务信息的精细化,就是将财务信息按照内在联系无限细分,这是一个逆会计处理的过程。如相关利益者很难在财务报告的报表中获得明细报表。除此之外,一些无法用金额表达的经济活动难以体现在概括信息中,更难以从财务报告中细分出来,还有某些经济活动特性与金额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在财务报告中无法体现出来。第四、财务报告仅披露结果信息而漏掉原因信息。财务报告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经营结果,可以很好的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情况,但无法满足管理与决策的需要。事实上,对于原因信息的披露正是对于风险源头的披露,企业的风险不是存在于结果中,而是存在于原因中。原因信息的披露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很好的规避风险,做出最优决策。第五、财务报告的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披露周期过长导致信息的价值降低。第六、财务报告缺乏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环境的披露将提高相关使用者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财务报告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从会计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是推动财务报告发展的主要动力。1999年8月,“G4+1集团(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加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报告财务业绩》(征求意见稿)认为,理想的方法应该是采用单一的、扩张的财务业绩报表来报告全面收益,即将全部业绩无论是已实现的还是已确认未实现的,都在一张财务业绩报表中进行反映,并且还将财务业绩划分为“经营收益”、“理财收益”和“其他利得和损失”三个主要部分报告。同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历史成本收益信息,因为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是不同层次的收益,且历史成本信息可以为使用者和委托方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可供分配的利润以及需要缴纳的所得税等有用信息。

财务报告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随着全面收益概念的普遍运用,传统收益呈报模式有可能被其取代。由于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会计上许多技术难题的以解决。由于前文分析了目前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转变,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同样将迎合相关利益者的新需求。第一、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利用智能化处理,充分披露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并清晰的解释各项财务信息。在以历史价值计价的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公允价值进行计价,以提高信息的质量。第二、对于企业的非财务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自我学习精细化反映各项财务信息并发现经济业务间、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以及各项数据间的内在逻辑,从经济业务的源头信息分析计算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信息。第三、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预测未来信息,加上高级从业人员的修正,能够使得财务信息更加精准,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效率以及外部人员决策效率。第四、由于人工智能极高的计算效率,财务报告的披露周期将显著缩短,信息的价值则显著增加。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结合,能够增加信息的共享程度。在形式上,可做到系统完整报告、经营区域报告、经营板块报告、产品分类报告等;在时间上,可做到年报、半年报、季度报、实时报等。第五、财务报告的形式将不再拘束于标准化,根据使用者的性质,可分为内部人和外部人两大部分,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提供相关信息,以免过多的信息导致使用者应接不暇。第六、对于财务业绩的报告,可以体现在一张可扩张的财务业绩报表上报告全部收益,其可包含已实现和为实现的收益以及详细的经济业务描述。第七、社会责任报告将纳入财务报告中去,智能化分析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